用户名:  密码:  加入水果邦 | 找回密码
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荔枝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本地荔枝怎样重铸辉煌?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南方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35票  浏览30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7月12日 15:36

  由于荔枝保鲜难题始终无法解决,荔枝产业链始终无法延伸,只能在终端销售这个环节戛然而止,产业链非常脆弱。
  
  在有限的保鲜条件下,保鲜成本居高不下。很多荔农一到卖果时就发愁。为了尽快卖出去,一些荔农干脆直接拿到批发市场或者在路边叫卖,还不一定能卖到钱,如果卖不出去荔枝就变成了垃圾。实际上,荔枝的销售渠道也很单一,除在水果市场或路边出售外,很多荔枝都是被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买走。目前一些荔枝产区已经成立了农民合作社等组织,但多数时候荔农仍然是以个体身份与客户对接,由合作社出面统一接洽客户,开拓市场渠道,统购统销的少之又少。
  
  在荔枝加工方面,目前主要有荔枝干、荔枝酒、荔枝奶粉等。东莞荔枝的优质高价法反而成为工业化的拦路虎。
  
  尹金华说,如果做荔枝干,东莞荔枝售价在10元一斤上下,贵的在20元一斤,“用这样的荔枝去做荔枝干,做出来你说得卖多少钱?有人买么?”尹金华告诉记者,在其他一些荔枝产区,由于产量高成本低,鲜荔枝只有几毛钱一斤,用这样的荔枝制作荔枝干才有钱赚。如果发展荔枝酒、荔枝奶粉这些品种呢?东莞加工企业少,技术落后,也难以实现,这些衍生产品在东莞仍是空白。尹金华说,曾有人说开发出了荔枝酒,结果只是将荔枝放到白酒中浸泡,和类似葡萄制酒的工艺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上的。
  
  荔枝产业复兴之路
  
  实事求是地说,今日的东莞荔枝想重现上世纪的辉煌已经不可能,但荔枝产业并非前途一片黑暗。对于一些农田保护区任务较重的镇区而言,荔枝产业或许会成为欠发达地区发展的一条途径。
  
  刚刚过去的一个月,李锦球卖出了130万斤荔枝,其中70%的荔枝销往东南亚,出口数量在东莞首屈一指。
  
  李锦球是东莞懋丰园农产品有限公司的经理,该公司位于黄江,主营新鲜果蔬的收购、加工、保鲜和进出口贸易。每年的六七月,采购各地荔枝就成了这家公司的主要工作。
  
  “5月底,几乎每天都有100多人排着队在公司门口等着卖荔枝。”李锦球说,黄江镇内种植的绝大部分荔枝都被卖进了懋丰园,而该公司每年的采购范围还扩散到惠州及海南等地。今年,东莞懋丰园一共采购了妃子笑49万斤,糯米枝52万斤,桂味29万斤。
  
  据李锦球介绍,东莞懋丰园在荔枝采购上采取的是合同管理的契约形式,即与荔枝种植户签定合同,确定每年的交货数量,将公司的荔枝市场拓展与农户的果园管理直接挂钩,并通过明确的责任指引农户做好灭虫和降低农药公害工作,从而在源头上确保荔枝质量。在李锦球的一个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地记载了数百个荔枝种植户的种植地点、果树数量、产量等详细信息。
  
  购入荔枝后,李锦球和工作人员便开始对荔枝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经过分拣、称重和登记后,荔枝被3斤一批,分装在竹筐内,随后,成框的荔枝便被送入冷藏库内进行保鲜。东莞懋丰园拥有8个果蔬冷藏仓库,总面积达800平方米,可以保证近600万斤荔枝的冷藏保鲜,这也成为该公司在东莞同类公司中的一大竞争优势。如今,8个冷藏库中只剩下各类时令蔬菜,原先排满了两仓库的荔枝已全部售罄。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用户登录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