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果园再传危情:补贴过低农民无奈种"毒"菜
收入减少农民被迫种“毒”菜
龙潭经济发展公司的副总经理杜汉全介绍,为了帮助种菜的农户转型,海珠区农业局提出,让种菜的农户改种花卉,不但收益比种菜好,还可以避免那些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蔬菜损害大家的健康。为此,海珠区农业局提出在资金上对改种花卉的农户进行扶持。
“如果农户种花,区农业局每亩地可以补贴两万元左右,但农户自己也要出两万元,就是说双方各出一半。”杜汉全介绍说:“这个事情最终没有搞成。一方面,种花需要技术,也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学得到的,大家信心不足。最重要的是我们农户没钱,农户自己要出的这两万元不知道到哪里去筹。”
在龙潭村所属的果园深处,73岁的李老伯正在精心打理着自家的菜地。记者看到他浇菜的水,是直接从旁边淌着黑水的水沟里舀上来的。记者问他,难道不知道用这样的水浇菜会有污染吗?他反问记者:“不用这些水,你说我们还能用什么水?治理水污染都说了好多年了,公园也建设两三年了,现在还没有效果。再说,我们这些菜自己也吃的,我们不怕死。”
他告诉记者说:“我们不去种菜就更加没有收入了,现在的收入比几年前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大家都说政府租了我们的地去建设公园收入会增加,可是一年下来,每个人拿到手里的全部才六七百元。”谈到为什么不响应农业局的号召去种花,李老伯说:“钱在哪里?无奈大家穷得都没钱投入呀。”
龙潭村在近些年陆续实行农改居后,特别是在这一两年,区社保部门要求大家都要购买医疗和社会养老保险。没到退休年龄人的自己出钱买,到了退休年龄的人,可以一次性购买,年龄限制在男60岁、女55岁以上,这些人要买养老、医疗保险,自己一次也要交2万多元。不少人因为没钱,一直拖着没交。
“一方面政府租地建设果园,一年每亩才给1500元;同时,建设公园拆掉了不少可以赚钱的厂房、商铺、仓库等;另一方面,果树改造、污染控制目前也没有十分明显的效果,原来比较有名的荔枝、龙眼,现在都变得又酸又小。我们吃的水果也是从外边买来的。”杜汉全指着桌子上的荔枝说:“不仅现在果树没有收成,反而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蔬菜种植却大行其道。”
事实上,为了改造万亩果园受到污染的水涌,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环境,海珠区农业水利部门也下了大本钱。“2003~2008年,市区财政资金共投入万亩果林农业水利建设资金达到6481.86万元。其中,农业方面投入资金2489.1万元,改造果树1500亩、河堑清淤约10000多立方。水利方面投入资金3992.76万元,主要实施了龙潭涌、台涌等6条河涌的整治(共整治果树保护区河涌长度4169米)和9座水闸的重建,满足了果树保护区防洪、排涝、引水灌溉要求,特别是对瀛洲生态公园内的铰剪涌、细涌、塘涌、新涌4条河涌按自然生态河流的理念进行了整治,局部恢复了水生态。”海珠区农业水利局介绍说。
但万亩果园各类污染,特别是水污染要在短期内得到根本解决很困难。广州市海珠区政协常委梁平说,万亩果园的大小河涌是和珠江连在一起的,珠江特别是其上游的污染不解决,这里的水污染就难以控制。所以,这里生态环境的改善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龙潭经济发展公司的副总经理杜汉全介绍,为了帮助种菜的农户转型,海珠区农业局提出,让种菜的农户改种花卉,不但收益比种菜好,还可以避免那些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蔬菜损害大家的健康。为此,海珠区农业局提出在资金上对改种花卉的农户进行扶持。
“如果农户种花,区农业局每亩地可以补贴两万元左右,但农户自己也要出两万元,就是说双方各出一半。”杜汉全介绍说:“这个事情最终没有搞成。一方面,种花需要技术,也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学得到的,大家信心不足。最重要的是我们农户没钱,农户自己要出的这两万元不知道到哪里去筹。”
在龙潭村所属的果园深处,73岁的李老伯正在精心打理着自家的菜地。记者看到他浇菜的水,是直接从旁边淌着黑水的水沟里舀上来的。记者问他,难道不知道用这样的水浇菜会有污染吗?他反问记者:“不用这些水,你说我们还能用什么水?治理水污染都说了好多年了,公园也建设两三年了,现在还没有效果。再说,我们这些菜自己也吃的,我们不怕死。”
他告诉记者说:“我们不去种菜就更加没有收入了,现在的收入比几年前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大家都说政府租了我们的地去建设公园收入会增加,可是一年下来,每个人拿到手里的全部才六七百元。”谈到为什么不响应农业局的号召去种花,李老伯说:“钱在哪里?无奈大家穷得都没钱投入呀。”
龙潭村在近些年陆续实行农改居后,特别是在这一两年,区社保部门要求大家都要购买医疗和社会养老保险。没到退休年龄人的自己出钱买,到了退休年龄的人,可以一次性购买,年龄限制在男60岁、女55岁以上,这些人要买养老、医疗保险,自己一次也要交2万多元。不少人因为没钱,一直拖着没交。
“一方面政府租地建设果园,一年每亩才给1500元;同时,建设公园拆掉了不少可以赚钱的厂房、商铺、仓库等;另一方面,果树改造、污染控制目前也没有十分明显的效果,原来比较有名的荔枝、龙眼,现在都变得又酸又小。我们吃的水果也是从外边买来的。”杜汉全指着桌子上的荔枝说:“不仅现在果树没有收成,反而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蔬菜种植却大行其道。”
事实上,为了改造万亩果园受到污染的水涌,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环境,海珠区农业水利部门也下了大本钱。“2003~2008年,市区财政资金共投入万亩果林农业水利建设资金达到6481.86万元。其中,农业方面投入资金2489.1万元,改造果树1500亩、河堑清淤约10000多立方。水利方面投入资金3992.76万元,主要实施了龙潭涌、台涌等6条河涌的整治(共整治果树保护区河涌长度4169米)和9座水闸的重建,满足了果树保护区防洪、排涝、引水灌溉要求,特别是对瀛洲生态公园内的铰剪涌、细涌、塘涌、新涌4条河涌按自然生态河流的理念进行了整治,局部恢复了水生态。”海珠区农业水利局介绍说。
但万亩果园各类污染,特别是水污染要在短期内得到根本解决很困难。广州市海珠区政协常委梁平说,万亩果园的大小河涌是和珠江连在一起的,珠江特别是其上游的污染不解决,这里的水污染就难以控制。所以,这里生态环境的改善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