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专题 >> 新闻专题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汇源并购案之后是对果农的考验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时代周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73票  浏览18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3月29日 15:06

  收购商的烦恼

  对于这种变化,与刘爱梅同村的王国清感受更深,他不但卖水果,也替汇源收购次果。

  汇源的苹果原料往往直接从大的收购站购买,大收购站又委托每个村的收购人代收,王国清即为村里的代收购人之一,在沂源,他们这个群体被称为小商贩。这样,从汇源—大收购站—小商贩—农民,此间的利益链条逐渐清晰。

  年过花甲的王国清已有近40年的苹果种植经验,2008年对于他来说是个打击,不仅自家水果产量低,在小商贩这个角色上也做得不甚成功。他告诉记者,去年收购苹果只赚到1000多元,比往年少了一半。

  “6月份的时候,次果的收购价格还在0.3元,后来一直跌倒0.1员多,每斤苹果我只赚1分,到后来都不赚了”王国清说。据其介绍,从汇源到小商贩之间差价大概在0.1元左右,这由小商贩和大收购站共同分享。当汇源出价在0.1元多的时候,从大收购站—小商贩—农民实际上都无利可图。

  收购价格逐渐萎缩,原因是汇源生产线的关闭。9月,苹果丰收的最后一个月,次果滞销,而这时恰逢汇源与可口可乐签订收购协议。

  不管怎么样,沂源村民正在面临某种改变。而这种改变让他们心头总有一丝担忧。

  刘爱梅一家4口,有2亩地,得益于管理得好,2008年一亩地摘下了约1万斤苹果。她说,苹果的年产量波动很大,今年产量高,明年产量就会下降,有时候下降幅度大到让人吃惊,比如她的果园2007年每亩产量只有3000斤。

  但让刘爱梅烦恼的是,苹果收成好并不代表能利润高,苹果的销售价格变幻莫测,2007年苹果每斤可以卖到1.5—1.6元(按一等果:二等果:三等果=5:3:2的比例,混合起来的平均价格计算),而2008年却跌至每斤1元左右,扣去果园管理和化肥、农药、包袋(预防农药喷洒到或蛀虫侵蚀)等费用,每亩的利润在4000元左右。

  这种增量不增收的困境同样体现在刘爱梅的上游批发商身上(不同于上述商贩和大的收购站)。这些上游批发商从刘那里以每斤1元的价格将苹果收购进来后,要先储存在冷库,待第二年3月份开始出库售卖。但目前终端销售价格却只能到1.8元上下,0.8元的差价还需承担物流成本和冷库租用的成本,这让批发商们举步维艰。

  “现在行情很难估计,但利润肯定在减少。”批发商吴先生说。

  次果的命运

  沂源果农收获的苹果按照品质分为优果和次果,不同类型的水果进入不同的分销渠道,优果也被称为市场果,果农卖给批发商后,通过批发商进入终端销售,只有次果,才卖给汇源。

  而果农选择次果的标准,往往取决于汇源对苹果质量审核严格与否。按照次果的标准定义,仅仅是在外观、形状大小及成熟度存有瑕疵,不涉及化学变质。但在沂源,摔伤以及部分腐烂的果子也被认定为次果,且成为惯例,而这些“次果”也都被汇源照单全收。

  汇源浓缩果汁的生产工艺中包括检果的环节,罗红玉在浓缩果汁生产线上做的正是这个工作。她向记者描述说,先将收购过来的次果进行清洗,然后切除次果中腐烂的部分,之后再清洗一次,接着进入破碎、榨汁等环节。“以前,大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何况之后我们也会对苹果消毒,应该不会出问题的。”

  果农对此也持欢迎态度,“既然他们会要,为什么不卖呢?”王国清手上拿着一个已腐烂近四分之一的苹果对记者反问道。“不过现在这样的苹果已卖不出去,只能喂羊了。”他说,如果再把这样的苹果掺杂其中,汇源收购站将会拒收。

  从批发商到果农,钳制利润的关键因素是终端价格。2008年开始,朱新礼强调,汇源将尝试向果汁产业上游发展,发展更多的果园,很显然,这样的尝试实际上也在考验着中国众多果农的承受力。

  他们能否承受这些变化?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