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专题 >> 新闻专题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红柚里的别样滋味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杭州日报 评论员 戎国彭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9票  浏览165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11月10日 15:12
  喜欢看央视《焦点访谈》的观众,多半知道这红柚的来由。那是十年前一个叫林金山的农民在自家果园发现的。他报告上去之后,就科研攻关出红肉蜜柚新品种,通过了省里的鉴定,并得到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证书。不过他并没享受到新品种权,培育的九万株柚苗卖不出去,没发财致富。富的,是跟他一起在课题组的另二位水果专家。于是,他就打官司要维权。央视为此二度“访谈”,最近一次,就是昨天晚上的《东方时空》。尽管法院还没宣判,但可能是事实简明道理浅白的缘故,央视很是为果农打抱不平的。
  
  整个事件,完全可以从果农被蒙骗、二位技术人员坏良心、有关部门不作为等方面进行道德评判。但给我的感觉远不止这些。首先想到的,是金山大伯简直就是当代中国农民的一个代表--吃煞没文化的苦头,才落到这发现了一座“金山”也挖不出“金子”来的地步。我猜想不出,这事发生在世界农业强国日本、荷兰、以色列以及我们的宝岛台湾,事情会怎么样。不说农业制度环境,至少,果农的文化水平要高得多。就这直接意味着金山变金子的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要强得多。凭着我比一般人稍懂些的生物知识及相关阅历,也明白这样的育苗技术,算不上高科技的。最多投资少些出成果慢点而已。台湾蝴蝶兰之以享誉世界,一半的研发功劳,在于对岸的花农及业余园艺家们。如果你去旅游,有机会不妨参观一下他们的无菌育种室,说不定,他们还能动手做比克隆技术更高明的小实验来。
  
  从这个意义上,我想说农民致富不易,农民提高文化教育程度以及种养专业技术,更加不易。你不懂,你就免不了吃亏,受人欺侮!而弱者,得同情易,得尊敬难。
  
  也许是我从小就喜欢吃香泡的缘故,水果里,对柚子一直喜好的。老实说,福建蜜柚刚进杭城时,口感不怎么样的。果肉木质化,没吃头的。可如今,质量明显改善。这说明,福建的平和蜜柚科研投入搞得比我们好,产业化水平比我们好。在杭州找买不到沙田柚吃,最近去深圳出差,我跑了三个超市,结果店员大都指鹿为马,说这官溪蜜柚就是沙田柚,气得要吐血。不知道,两广人听了心里是啥滋味。从中,也扎扎实实地领教了福建人的营销能力,已经到了令人敬畏的地步,不服不行。
  
  今年香蕉大丰收,我敢打赌,到时候保证又会出蕉农亏本、香蕉烂掉的新闻。会算帐的消费者,从香蕉里算得出来,这个商品的物流成本,会比产地收购价(常规品种三角左右一斤)高出多少,从中体会“物流”二字的不容易。要说我省常山胡柚的“苦命”,也跟南国香蕉有一拼的。说穿了,其实都是吃了“没文化”的苦头--品种欠佳,种植粗放,一哄而上。尽管现在新出的胡柚蜜饯品味不错,但这样的深加工,消化不了多少过剩的产能,跟福建红柚的高贵行俏,是没办法比的。而就福建果农而言,林金山是吃亏的,但更多果农是得益了的。这就是新品种的市场力量,就是金山--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是随便说说的,也不是随便做做的。
  
  眼下柚子上市,福建平和的官溪蜜柚比比皆是。价格,一般在两元到四元之间,特别好的,要六七元一斤,叫红柚,又称血柚,买只大点的,少不得二三十元钞票。你还别嫌贵,一分价钱一分货,只有买错的,没有卖错的。那味道,的确不是一般的柚子可比的。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