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工艺化 怀柔设施大棚成创意工作室
千龙网北京讯 撒籽儿、布肥、浇水……这些是农民嘴里常说的农耕术语。可如今,每天忙碌在设施大棚里的农民,却总是把“造型、色调、线条”等艺术名词挂在嘴边。怀柔区不少种植户凭借着奇思妙想,把设施大棚当成创意工作室,将农产品工艺化后,变成具有高附加值的艺术品,拓开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
盆景蔬菜点缀家居
红色的番茄似玲珑玛瑙、绿色的生菜如荷叶田田……年初,东茶坞村华茂四季农业科技园开发的盆景蔬菜获得成功,不起眼的青菜成了赏心悦目的家庭摆设,刚一上市就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比消费者还乐的当然是基地承包人冯春华。谈到最初的想法,冯春华说:“芹菜、彩椒都是大路货,要想走俏市场,就得比别人技高一筹。”于是,园区开发了蔬菜的观赏功能,一棵棵蔬菜,经过疏密搭配、错落修剪,出落得插花一般惹眼。前来采摘草莓的游客走时都顺便买了一盆。“草莓吃了就没了,这些‘作品’除了食用还能点缀家居,一举两得。”
初次的成功使得盆景蔬菜的选材越来越广泛,紫叶生菜、甜菜、观赏茄子、樱桃番茄等,统统移到了精美的花盆。经过3个多月的精心管理,盆景蔬菜便可上市,成为市民家里的“微缩田园”,满足他们崇尚自然的生活需求。
冯春华介绍:与大田蔬菜相比,盆栽蔬菜成本高,因此售价一般在10—20元。目前已销售300多盆。
火龙果做吉祥好礼
雁栖镇长园村农嫂席桂清,因为火龙果种得好,早就成了镇里的名人。可要说62岁的席大婶是个“艺术家”,赞同的人也许并不多。这两年,席桂清还真的就把火龙果琢磨成艺术品了。
前不久,泉河街道一对新人结婚,他们的一位朋友送去了一份别致的礼物——寓意为“甜甜蜜蜜、红红火火”的火龙果盆景。只见鸳鸯戏水图案的花盆,碧绿的剑状枝条上一对并蒂而生的火龙果……这份吉祥好礼令两位新人爱不释手,而它正是席桂清的佳作。
席桂清种植火龙果已经8个年头,种植技术成熟,销路较好,年收益达20万元,带动种植户160户。可席大婶还不满足,龙是咱中国的吉祥物,红红火火又可以讨个好彩头,能不能让火龙果从简单的水果变成高档礼品呢?席桂清在传统的水果种植生产基础上,将眼光瞄准了“南果”的观赏价值,从花盆的选用到果型、颜色和数量的布置都花了心思,开发出婚庆、祝寿、庆典等不同场合需求的南果盆景。今年春节前后,仅火龙果盆景就卖出60多盆,销售收入达2.4万元,比采摘的收入还翻了两番。
韭菜演绎五彩生活
无独有偶,北房镇围里村农嫂吴军伶也为蔬菜注入传统文化元素,其貌不扬的韭菜装点了人们多彩的生活。
五彩韭菜是吴军伶这两年推出的新产品,根色为紫、白、黄等色的韭菜被栽植在花盆中,成长过程中,一棵棵韭菜从根部到尖部,颜色渐变,煞是好看。摆在路边,很快被路过的市民买走了。
原来,韭菜除了论斤称还可以论盆卖。吴军伶知道自己的创意有着广阔的市场。尝到甜头的吴军伶,开始对产品进行升级换代:普通的塑料盆换成了精美的彩绘瓷盆,附赠工具箱,特制了小镰刀、小铙子等割韭菜工具,并用五彩线缠绕,取“五彩五福”的美好寓意。让消费者尝到新鲜的韭菜,亲身体验割韭菜的乐趣。
“韭菜韭菜,长久发财。168,一路发。”无论名字还是价格,吴军伶的五彩韭菜具有了更深的寓意和讲究,仅春节前后就卖了400多盆。
吴军伶说:“下一步,要开发更地道的五彩韭菜和直立韭菜,还想增加喝彩椒等蔬菜品种,领先市场,获得更好的收益。”(通讯员 刘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