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企业动态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朱新礼梦回农业:涉百亿资金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东方企业家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476票  浏览62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1年11月29日 10:31

  史兆兰算了一笔账。水2元一方,一亩地一次浇水要120方水,一年浇3次水。这意味着每年每亩地浇水费用720元,另外每亩地化肥、农药费用是400元,加上其他费用,一亩苹果地的成本大概是1300元,收入大约是4000多元。也就是说,史兆兰果园这七亩地,年毛收入是三万多元,利润大概是两万元(不计算人工费用)。
  
  他的儿子在运城一家印刷厂打工,一个月工资1000元左右。史兆兰是家里的经济支柱。去年他养了五六十头猪,赚了一万元。但喂猪要看运气,前年猪得了口蹄疫,死了不少。地里没活的时候,他还得外出打零工。
  
  万荣县总共种植了70万亩苹果,绝大多数种植户都是像史兆兰这样的农民。2005年前,万荣县50万亩苹果找不到销路,最低卖到五六分钱一斤,烂在地里了。
  
  2005年是个分水岭。这一年,汇源在万荣投厂。史兆兰,一个普通的果农,命运因另一名从沂蒙山区走出的农民企业家而改变。他的三万五千斤苹果,有一万多斤红富士鲜果以1.3元左右卖给了水果商,剩余的两万斤卖给了汇源,大约7毛钱一斤。“有一个保底的价,不愁卖不出去。”
  
  做果汁,看运城。
  
  位于晋、陕、豫三省交界处的运城市,面积一万四千余平方公里,集中了汇源、海升、中鲁、安德利等10家果汁加工厂,浓缩果汁加工能力每年达30万吨,占全国产量近四分之一。
  
  2005年,在运城下属的万荣县果园核心区,汇源投资了一个每天加工能力为2000吨水果的浓缩果汁加工厂。万荣县共种植了70万亩果树,早年有50万亩找不到销路,农民把苹果倒在了路边。当地县长找上朱新礼,接连登门拜访八次,最后一次他送来了万荣的苹果,上面有字“向朱新礼总裁致敬,万荣人民欢迎你”。
  
  招商引资,对于很多基层的县市来讲,是政府工作重点,有时候一个知名企业的落脚能够改变这个县城的经济面貌。有时候他们甚至不惜弄虚作假。汇源就吃过亏。曾经有某个县假报当地水果种植面积达多少万亩,汇源花了几个亿投资,结果一开工,一个星期水果就没了。汇源连着亏了八年,这八年还买来苗子送给老百姓,让老百姓种。这个厂现在才刚刚好转。调查是朱新礼亲自去的,他记得冒着雨去橙子园调查,结果那地方总共也就只有一个橙子园。
  
  万荣的诚意最终打动了朱新礼,他也确实调查到万荣苹果产量的真实性。第一期工程投资两亿元,2005年6月开始建厂,2006年即开始生产。万荣工厂书记孙世增是当地人,他记得2005年前苹果只有五六分钱一斤,好苹果两三毛一斤。2006年苹果收购价格就到三四毛,然后再涨到五毛钱。
  
  从运城出发,沿着233省道一路向北,经50公里便到了万荣。灰色的水泥公路将一望无际的苹果林劈成两半。在万荣县,汇源有五个合作的苹果园基地,种植面积共19.6万亩,预计产量37万吨。基地采取合作社的形式,农户按村、按地块分编号种植,有专门的植保管理员监督,使用肥料与农药都需要记录。汇源拒绝收购基地外的苹果。
  
  高村是汇源在万荣的一号基地。高村大约有人口两千三四百人,果树是村民的主业。平均家庭收入三万元左右,好一点的家庭一年收入五六万。有一户果农家里地多、人多,舍得投入,打了深井牵了管道安上水龙头浇灌,年收入达十几万元。
  
  38岁的史中山不爱种果树,基本在外面做像修路这样的活。他的妻子在家种苹果,共十二三亩地,亩产四五千斤,口感较差的秦冠就卖给汇源,大概七八角一斤。红富士可以鲜吃,价格高一点。“如果都是百万富翁,谁愿意种田呢?种苹果比较可靠,在外打工不可靠,老板跑了的话就拿不到工钱。”史中山说。
  
  高村1985年才实行分田到户。一开始分田后,家家种小麦,穷得叮当响。1987年,有些人家就开始种苹果树,种得早的就发财了。红富士1995年曾经卖到3元一斤。现在大概1.3元一斤。
  
  现在高村的人基本不住窑洞了,窑洞都用来贮藏苹果。村里五百多户人家,每年都有三十多户盖新房,再过个三五年,基本上家家都会住新房。在修新房的时候,他们会在院子里挖地窖。从地面经一条深约2米的竖井下去,就看见长15米、宽4米、高5米的地窖。墙壁用砖砌成,上面是拱形穹顶。果农每年11月采摘苹果,用保鲜袋装好,放到地窖里,能储藏至次年的四、五月份。每个地窖可储藏40吨苹果。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