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苹果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山东烟台:从田间到餐桌,“绿色”苹果可以有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新华财经   发布者:olaiya
热度250票  浏览7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6月15日 13:50
  一枚苹果,从开花到结果,最终到消费者手中,会有怎样的经历?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今天,我们送入口中的苹果,是否真正可以“绿色”、安全?带着疑问,记者近日走访了著名的苹果产地山东烟台进行实地考察……
  
  “食品链”模式 让苹果“由内而外”环保升级
  
  烟台是中国主要的优质苹果产区。当地的农户种植经验丰富,配套设施完善,有成熟的苹果产业链。然而记者在山东烟台蓬莱大辛店镇大二甲村了解到,以前,由于农户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苹果产量和品质难以保证,果农对自身和环境的保护意识都有待提高。村民邹仁合告诉记者:“过去,卖农药的小贩一来我们就买一大包,我们也不懂,卖药的给什么用什么,有假的也不知道。”据了解,大二甲村有365户果农,全部以种植苹果为生。以前,果农不但收入不稳定,农药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而现在,情况已有所改变。
  
  2011年,由拜耳作物科学、北京艾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市鑫荣懋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食品链项目”在大二甲村设立了基地,果农通过村合作社自愿参与。对于参与项目的果农,拜耳负责根据当地气候以及病虫害特点提供植保解决方案并为其提供植保产品;艾物负责植保产品的发放以及辅导和监控果农按照标准操作规范执行;鑫荣懋则负责收购苹果并直接供货至大型商超。
  
  加入“食品链项目”的果农除了要按照约定严格执行项目规范操作外,还要定期接受拜耳技术专家为他们提供的专业培训。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邹仁合去年用一半的果林加入了“食品链项目”,今年他已把全部果林加入到了项目中。他说:“以前我们一年要喷12-13次农药,现在最多用10次。以前我的果林能产30%左右的一级果,现在能达到40-50%。”大二甲村村长邹广利告诉记者,目前四分之三的村民加入了“食品链项目”。通过大量农保和环保知识的普及,大二甲村的很多果农都成了“土专家”。
  
  据拜耳作物科学产品及环境安全经理苏青云博士介绍,以往果农田间劳作用水量很大,现在通过培训和使用拜耳专用喷嘴后,节水量达到30-50%。同时由于喷嘴的防漂移设计,有效减少了农药对土地的污染。在前往“食品链项目”基地的路上,记者看到废弃的农药包装被随意丢在路旁。而在大二甲村和附近的臧家夼村的“食品链项目”基地,记者在田间地头见到的是“农药包装回收池”,白色的回收池上用醒目的红字写着“保护环境爱我家园”。食品链项目要求果农用药后要三次清洁包装袋,并将其放入回收池内,以减少农残对水源、土地、牲畜以及人的危害。苏博士说:“食品链项目目前覆盖到了2000多亩果园,110个村、800个农户正在按要求实施生产。我们希望通过食品链项目能够产生波浪效应,影响越来越多的农民改变以往的做法,并最终达到国际认可的‘GlobalGAP(全球良好农业操作种植规程)’的标准。”
  
  “食品链项目”改变了以往农民种什么消费者吃什么的生产模式,消费者对于食品的品质要求形成商超收购产品的标准,从而拉动整个链条的健康运转,真正实现了“农超对接”。负责收购苹果并为沃尔玛等零售商供货的鑫荣懋公司经理白峰告诉记者:“经检测,‘食品链项目’基地的红富士苹果农残均达标,且多数实现了零残留。”
  
  标准化种植 让安全环保问题迎刃而解
  
  走进位于蓬莱园艺场的拜耳标准化示范园,记者发现与大二甲村和臧家夼村果园的土地不同,这里的苹果树下绿草丛生。据示范园负责人彭永波介绍,这些黑麦草是苹果树害虫天敌的栖息场所。没有黑麦草以前,果园需要雇人锄地,一年12遍;有了这些黑麦草,不仅省去了约每亩720元的锄地人工费用,喷药次数也由一年10次减为7次,同时黑麦草能减缓土壤水份的蒸发速度,草叶割掉后变成腐殖质,提高了土地有机质含量,有利于修复土地和改善苹果根系的微环境。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