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杨梅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步路乡杨梅产业发展纪实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仙居新闻网 作者:俞惠芳 /文 朱强华 俞惠芳/摄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93票  浏览14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7月03日 15:32
  
  监管结合把好“仙梅”质量关

  步路的杨梅以色纯形美、果味甜醇见长,远销国外,之所以如此广受青睐,靠的是过硬的质量。

  6月,步路的杨梅熟了。

  这一天,天刚放亮,步路乡林技员郑中伟和村民郑相棣、郑金弟等几位乡杨梅质量安全监督员来到杨梅山九垅山上。他们对杨梅树有无喷洒有毒药剂、有无药物残留等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督查。梅农王相松看看安全员们忙碌的身影,又看看漫山遍野争先恐后红熟的杨梅果,心里头乐开了花。他激动地说,今年是杨梅的大年,10亩多的杨梅树,预计产量能达到1万公斤以上,加上这些杨梅都经过严格的检查,有质量保证,今年10万元的收入不在话下!

  杨梅的成败,质量是关键。为了保证杨梅的质量,近年来,步路乡邀请了省、市、县高级农艺师担任技术顾问,每年不定期组织专家到西炉、步路、荷岙、王宅、七里等杨梅村现场指导杨梅种植和管理技术。在专家的指导下,梅农郑金弟等人通过刻苦钻研、摸索,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土专家”,他们用自己掌握的技术为梅农们服务,随时上门为梅农解决技术上的难题。此后,该乡又专门成立了杨梅专业技术协会,投资10万多元,在各杨梅生产基地架设了无公害杀虫灯,并建立了由乡、村干部和杨梅种植大户组成的安全监督员队伍,对杨梅质量进行监管,努力培植绿色无公害的“仙梅”品牌

  “仙梅”的牌子来之不易,稍一疏漏,就可能影响它的美誉度。除了抓好杨梅各个生产环节的质量监管,步路乡还加强了质量安全宣传,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召开杨梅质量安全专题会议等方式,提高农户的质量安全意识。针对外来杨梅“冒名销售”的情况,步路乡向梅农发放了“梅农证”,每户发放2本,依次编号,并不定期对“梅农证”使用情况进行督查,建立起完善的持证销售制度。

  多方联动打通“仙梅”销售关

  步路的杨梅,能给梅农真正带来实惠,是因为步路的杨梅“不愁嫁”。

  李君是步路乡步路村的村民,每年一到杨梅上市的季节,她就会早早地在西炉杨梅市场旁租好房子收购杨梅,这一干就干了7年。问她收购杨梅的收入有多少,她会神秘地笑笑,然后带点儿自豪地说,反正辛苦一个月就抵得上别人一年的收入了。

  在步路乡,像李君这样把杨梅销售当作职业的人还有很多。近年来,为了确保杨梅“增产不减收”,步路乡党委政府想方设法寻找扩大杨梅销售的路子,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支持、鼓励农民投入杨梅营销队伍。目前,步路乡已拥有“华之绿”、“绿展”等14家农业合作社,100多支贩销队伍;同时,他们还积极创新销售形式,通过网上交易、电话定单、手机短信等方式向外拓展销路,并在杭州、上海、无锡、宁波、大连等城市设立了供货点。

  除了积极开拓外地市场,步路乡还着眼本地,通过建立市场、扩大市场的方式保证本地杨梅销售。2006年,该乡投资20多万元对全县最大的杨梅交易集散地—————西炉杨梅市场进行整治。2006年杨梅节期间,该市场人流量达4万多人次/日,杨梅的平均交易量达到150吨/天,西炉杨梅市场成为了全县杨梅价格的“晴雨表”。此后,该乡又投资10多万元对杨梅市场的停车场进行了扩建,建造了环形车道,一改停车难、交通拥挤的状况。杨梅市场的环境日益改善,吸引了更多的人前来交易。今年,该乡又投资15万元,对杨梅开采仪式的场地进行了硬化、美化和扩建。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