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营养 >> 水果文化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又到青种枇杷成熟时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姑苏晚报   发布者:管理员
热度130票  浏览21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5月20日 16:36
  洞庭山乡下有句谚语:"蚕老枇杷黄"。即5月下旬到6月上旬,春蚕"上山结茧"时,恰好是洞庭山上漫山遍野枇杷枝头,金黄点点之刻。倘若此时来洞庭山休闲旅游,既可饱尝青种枇杷之美味,亦可尝尝太湖三白(白虾、白鱼、银鱼)等佳肴,真正是既饱眼福,又饱口福。可以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枇杷,是江南洞庭山早熟水果之一,与杨梅樱桃并称"初夏果品三姐妹"。又因其具有"秋萌、冬花、春实、夏熟"备四时之气而誉为"百果中的奇珍"。洞庭枇杷,始栽自唐代晚期,分布于洞庭东、西山等两地。当年吴船入贡,诗人喻为"黄金弹丸"。东山为"白沙、白玉"较早出名,而西山的"青种"枇杷还是太湖大桥通车后才名扬四海。好多人问,既然枇杷是"黄"的,怎么这枇杷叫"青种"呢?
  
  其实"青种"枇杷是由野生枇杷嫁接变异而来的,由于成熟时果蒂还"泛"青绿色,因此而得名。其果实较均匀整齐,果形如圆球而稍扁,果皮黄里泛青。其优点为皮薄、肉厚、汁多、核小、味甜而柄短,肉色晶莹,肉质细嫩,酸甜适度,入口而化,爽口不腻。许多消费者都觉得划算,食用率高,价廉物美。青种枇杷就此得到了上海人和苏锡常及长三角一带消费者之认可,前往采摘、购买者纷至沓来,流连忘返。由于枇杷成熟季节时间短,成熟快,雨天落市早等原因,导致年年此时此际太湖大桥上交通拥挤不堪,争先恐后怕耽误了时机。"青种"枇杷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令人哭笑不得的倒是那些初来乍到还不明缘由的顾客,说是买枇杷要挑"青"的买,似懂非懂,误导人家,闹出了许多笑话,如今听笔者介绍后该明白了吧。
  
  山岛上的秉常、石公、明月湾、葛家坞、东蔡自然村种植青种枇杷面积最广、品质最优。原以秉常村出品的青种为上品,现已推广和覆盖全岛,甚至走出太湖,漂洋过海,走向世界。
  
  城里人来乡下饶有兴趣的莫非是上山采摘枇杷了。但枇杷的采摘很有讲究的,直接关系到枇杷的保管和储藏。说起采枇杷,笔者也不熟练。但听那些果农介绍,采摘枇杷依据树的高低而言,一般游客站在地上的矮处采摘,但由于光照不足,因此成熟的少,皮色不黄而偏青,果形显小,吃起来还有点带酸;而树梢高端须爬到木梯上采摘,基本上由果农自己采摘。那里的枇杷,光照足,成熟的多,皮色黄,果形大,吃起来还真甜哪。惜乎这些果农还真舍不得自己吃,等着换来颇丰的经济效益。看他们那熟练的技术,不用剪刀,一手按住树梢枝头,一手捏着枇杷果柄一折而断,摘下时不碰枇杷的一丁点皮毛,果柄侧向,轻轻地有序地叠放于篮中,一会儿工夫满满一筐"金黄弹丸"摘下了,而绝不能将篮中枇杷翻上返下哦。这样的枇杷,一般可以在家中储藏近一个月呢。如今时髦的网购,快递来去已不成问题。去年笔者为几位上海客人网购快递枇杷就验证了这一事实,还真受大家的欢迎。半天工夫,我们的果农采摘7至8筐(桑篮)担下山来,真是满载而归。
  
  而那些游客自己采摘的枇杷呢,由于用手直接捏着枇杷的表皮而采下,将枇杷表皮的那白花花的"保护膜"茸毛碰掉了,一会儿时辰枇杷皮上就呈一点一点的黑色,等到明日那里就开始腐烂了。甚至于没折柄而直接拉下了洞孔果蒂,带来了吃枇杷时的不方便和不卫生等问题,更不容说留着保管带回去了。这么看来还真有学问吧。因此游客来乡下采摘游仅是一次生活体验而已,真正买回去的还是果农们采摘好的。
  
  至于吃枇杷也有讲究,不妨笔者教大家一招。一般右手捏着枇杷柄,果蒂朝上,瞧那果蒂呈褐色五角形处,左手指掐拉枇杷表皮于柄根部,鲜嫩圆滑,晶莹水灵的果肉呈现眼前,然后往嘴里一塞,出核吃肉,甜美可口,既干净又卫生,放心地,尽情地享受,也不会出"枇杷用水洗了吃"的洋相。确实枇杷满树皆宝,果食且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还有苦杏仁疳,具有防治癌症的功效。另外枇杷花、叶、果仁都可入药。例如"枇杷膏"、"枇杷露"、"枇杷糖浆"等传统的中成药,有清肺、止咳、润喉、解渴、生津、健胃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的功能。"百果中的奇珍",名不虚传。
  
  其实,古诗赞颂枇杷的不计其数。就说苏东坡的"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其中"卢橘"就是指"枇杷"。还有戴复古的《夏日》中描绘采摘枇杷之情景更是得体,活灵活现,"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更令人回味无穷的还是那首《题枇杷》:"五月枇杷正登场,金色橙橙似田黄。欢购一篮还嫌少,不上印床上牙床。"而今又到青种枇杷成熟时,快来西山岛。
  
  吴中山人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