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营养 >> 水果文化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深州访桃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河北日报》(2015年8月3日) 05版   发布者:olaiya
热度341票  浏览42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5年8月03日 14:58

  

地图上的红色标识区为国家质检总局划定的深州蜜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

  □本报记者 李冬云
  
  ■阅读提示
  
  地处河北东南部的深州,还有一个响亮而甜蜜的名号——“中国蜜桃之乡”。这里所产的蜜桃又名“魁桃”,取意“桃中之魁”,个大果甜,桃重大多在400克以上,含糖量18%以上。
  
  深州与蜜桃的“缘分”可以追溯到西汉初年——那时的深州干脆就叫“桃县”。2000多年来,朝代更迭,地名数变,蜜桃却始终与这方水土延续着古老的约定。去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对深州蜜桃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然而,蜜甜了千年的桃子,却曾经陷入过一场危机。上世纪末,桃农盲目扩张种植、过度使用化肥,导致蜜桃口感下降,受到市场排斥。蜜桃卖不出去,很多老树被砍伐,几年时间,种植面积从顶峰时的6万亩降到3000亩。
  
  冷静下来的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和定位这项大自然的慷慨馈赠。近两年来,深州市大力倡导桃农恢复蜜桃古法种植技术,再加上电子商务的助力,这枚穿越千年的桃子,正阔步走向从求量到重质、提高单果附加值的道路。
  
  7月22日,记者走进深州,寻访蜜桃。
  
  “北国之桃,深州最佳,谓之蜜桃”
  
  一进深州,处处皆桃。“中国蜜桃之乡”的大牌子竖在深州市迎宾主路两侧;通往市区的交通转盘,巨大的桃型抽象雕塑矗立中央;进入市区,能看到各种名字中含“桃”、“桃园”的商店、餐馆、公园以及在售楼盘……一位当地年轻人回忆,幼年学识字时,最先认识的就是“桃”字,从小他就听大人们说,蜜桃从前可是进贡给皇帝吃的。
  
  据《深州风土记》记载:汉明帝(公元28年—公元75年)时,“深州土产曰桃,往时有桃贡……北国之桃,深州最佳,谓之蜜桃”。这证明,深州蜜桃在距今1900多年前已著称于当地。到了明代,深州蜜桃开始大量栽培,至清道光年间,桃树已发展到10万多株。
  
  历史上,在民间褒扬一种风土产物,最高级别莫过于受到皇家的垂爱。关于深州蜜桃,流传较广的说法是,它在清代道光年间受封为皇家贡品。据史书记载,一日,恭亲王奕?将蜜桃呈送慈禧太后品尝,慈禧吃后称赞说比蜜还甜。自此,产于“直隶深州”的蜜桃开始年年进贡。
  
  在深州,还有一个故事更引人入胜、广为流传,并且随便一个田间地头的桃农都能绘声绘色地讲给你听:唐朝诗人崔护,春天踏青时因口渴来到一所桃花环绕的宅院叩门求饮,见到一位美丽女子,心生爱慕,离去后念念不忘。转年清明故地重游,桃花依旧盛开但宅院锁闭,伊人不见,他怅然若失,在门上题下家喻户晓的诗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尽管这首名为《题都城南庄》的诗,所涉地名史上正解是“唐朝京城长安”,然而这并不影响深州人将这一美丽故事“绑定”自己家乡的热情。走访中,记者时时处处能够感受到,历经代代传承,深州人对于“桃”的爱已深植心底。
  
  千余年世事变迁、白云苍狗,所谓“深州蜜桃”,最核心的产区究竟是哪里?深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强朝辉告诉记者,在深州市西北部的穆村乡马庄村一带。
  
  来到马庄村,65岁的村支书张振生听清记者来意后,立即带着骄傲的口气介绍“俺村的桃”:“天上多,地下少;听过的人多,吃过的人少;试种的人多,能种出这里这个味儿的人少。”
  
  马庄村种桃大户、40岁的李宗权家有20余亩蜜桃,别看他年龄不大,“桃龄”可不小,有着20多年的种桃经验。深州蜜桃对采光要求高,李宗权家的桃园,行距和株距分别是6米和8米,“这个距离才能保证树枝伸展开,通风透光,桃子才能长得好。”
  
  7月末,树上的桃子已长到小孩拳头大小,一个个套在防虫袋里。李宗权告诉记者,深州蜜桃属于晚熟桃品种,通常在每年8月25日左右成熟,套袋从5月下旬开始,到8月15日至8月20日解除纸袋,“有些蜜桃个头大,等不及摘袋就把袋子撑破啦”。
  
  深州蜜桃自古有十几个品种,但被公认最优良的是红蜜和白蜜。红蜜,果实长圆形,重约半斤,果顶突出有明显的桃尖,蜜桃侧面的缝合线很深,蜜桃底部梗洼深,桃柄短,向阳面有红霞,形似寿桃,果肉乳白色或淡黄色,粘核,靠近果核处有紫红色射线,成熟期在八月下旬至九月上旬。相比红蜜,白蜜桃尖略小,红霞较浅,成熟期稍晚。
  
  据李宗权说,白蜜的口感更好,但品相略逊于红蜜。因此,在当年的砍树潮中,本就不多的白蜜几乎“全军覆没”。不过幸亏当时他“主意正”,一棵没砍,留下的几棵白蜜,如今成了让大伙儿羡慕的宝贝。
  
  当地人告诉记者,深州蜜桃的关键在于一个“蜜”字:果肉含糖量能达到18%以上,还含有蛋白质、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因为糖分大,汁液浓,一刀切开,桃汁渗出后晶莹如珍珠,挂在切面上却不外溢,咬上一口,滴蜜流糖,吃完发现手指已经粘在一起。因此才有了深州蜜桃“刀切不流水,口咬顺嘴流”的形象说法。而且,深州蜜桃独有一种蜜香,每到桃子快要成熟时,桃园里的空气弥漫起丝丝甜味,深吸一口,沁人心脾。
  
  通常人们提起深州蜜桃,第一印象是个头大,但很多人不知道,蜜桃树还会结出零星几个50克左右的小蜜桃,成熟期比大蜜桃晚15天左右,当地人称之为“桃奴”。桃农告诉记者,最甜的其实是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桃奴”,他们打趣地说“浓缩的都是精华”。
  
  古法种植,寻回“蜜”味儿
  
  深州蜜桃论个卖已经不是什么新闻,去年李宗权家的蜜桃就卖到了100元-120元一箱(6个)。盛名之下,很多人的印象里深州遍地蜜桃,但记者采访发现,其实深州绝大部分林果区种的是梨和“大久保”、“14号”等早熟桃品种。
  
  深州市林业局提供了一组最新的统计数据:目前深州市果树种植面积为40万亩,其中蜜桃种植面积为5000余亩,已经进入盛果期的4000余亩,蜜桃每亩产量约为1000至1500公斤,总计年产量约为400万到600万公斤。
  
  也就是说,在深州当地,只有1%左右的果树种植区产出蜜桃,而400万到600万公斤,就是深州蜜桃全部的市场供给能力。这也正印证了村支书张振生那句“天上多,地下少;听过的人多,吃过的人少”。
  
  为何很多深州果农种植户不再选择蜜桃?深州市质监局副局长沈辉拿出一张深州地图,指着图上被红色标识的区域解释说:“在深州125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只有西北部这大约250平方公里的地块是深州蜜桃的适宜种植区。”
  
  地图上的红色标识是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公告划定范围所做,覆盖了深州市穆村乡、双井开发区、唐奉镇、深州镇、兵曹乡、辰时镇、东安庄乡共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据深州市林业局副局长程旭东介绍,这一区域曾是滹沱河故道。古时滹沱河流经深州,在深州市穆村乡一带,河水放缓,泥沙沉积,形成了3米多不易积水、通透性好的厚砂土壤层,这一独特的地理构造最适合桃根呼吸和桃树生长。而深州南部区域则多是透气性差、保水性好的黏土土壤。
  
  此外,深州蜜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内地下水水质优良,经中国地质研究院矿泉水开发研究中心测定,有33公里的地下矿泉水,储量达3亿立方米,水中富含硒、锶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独特的水土条件是种植高品质蜜桃的基础。不过,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地人还没有这样的认识,市场对深州蜜桃的品质也缺乏评判标准。“好多地方都引种了蜜桃,为了提高产量还大量施氮肥,桃子只顾长个,却越来越没了蜜一样的甜味。”张振生摇摇头,说起当年有些黯然:蜜桃堆在乡里果品站,价格降到1块钱甚至几毛钱一斤都没啥人来收,眼睁睁看着一筐筐烂掉。“但是如今,你让深州南部的农户种人家也不种,都知道这蜜桃‘有脾气、挑地方’。”话锋一转,他又乐呵呵地说。
  
  吸取当年的教训,如今的桃农琢磨着父辈祖辈是怎样种出了甜如蜜的桃子,开始摸索古法种植。
  
  古法种植的核心是施用有机肥。在深州,让很多蜜桃种植户转变施肥观念的,是2013年9月穆村乡政府举办的一次“优质蜜桃评比大会”。当时全乡16个村40余位种植户带着自家蜜桃参与了评比,乡政府请来蜜桃协会的负责人和老桃农做评委,按照蜜桃的品相、口感、含糖量几个标准现场打分。最终,施用有机肥的12户胜出,获得了乡政府颁发的“优质种植户代表”奖状。
  
  没想到,这次没有奖金的小小评比在乡里引起了轰动。活动组织者、穆村乡乡长李常林回忆说:“得了奖状的种植户把奖状用合金装裱框镶起来,挂到自家果园门口。”到了来年,种植户纷纷改施有机肥。“就连卖有机肥的店主都有了动力,常拿着有机蜜桃的检测报告,去说服还在施用化肥的种植户。”李常林说。
  
  有机肥里到底藏着怎样的秘密?李宗权带着记者来到桃园,发酵好的肥料就堆在地里,桃树马上要进行结果前最后一次施肥。“有机肥里含有氮、磷、钾以及多种微量元素,都是桃子生长必需的养料,而且肥力持久、缓和,能优化土壤结构。我们还加了麻酱饼和豆粕,这是专门提升蜜桃甜度的。”
  
  施肥也有门道。李宗权边说边把肥料撒进地里,“你看,只要撒到表面就好,不需要埋进去。这是沙土质,一下雨,肥料就自己渗进去了。”记者感叹农家肥的臭味扑面而来,李宗权笑着说,“没有大粪臭,哪来蜜桃香啊!”
  
  长期种植蜜桃的桃农都是能豁得出辛苦的。据深州市林业局技术站站长张世栋介绍,“大久保”、“14号”等早熟桃品种均是自然授粉,成熟前也无需套袋,而深州蜜桃由于花期晚,为了保证坐果率,只能采用人工授粉,由于蜜桃生长期长,还必须套袋保护果实。“大久保”、“14号”每亩地成本大约2000元,深州蜜桃要4000元,高出来的成本很大一部分是人工。
  
  种蜜桃风险也高。风调雨顺,蜜桃丰收,一亩地能收获平均一万到一万五千元利润,其他品种的桃子每亩的收入只有六七千元。然而如果天公不作美,花期一场倒春寒或者成果期一场暴雨,辛苦一年的成果可能一夜间化为泡影。投入多,损失自然更大。张振生至今记得2003年蜜桃快成熟时突如其来的那场大雨,他打着伞往桃园跑,还没到,就听见“咚、咚、咚”的声音,走近一看,蜜桃一个接一个地砸在地上。
  
  水土气候条件要求高、风险大、成本高、产量小,这些看似制约蜜桃发展的不利条件,如今的果农却更愿意换个角度去解读:这恰恰说明了深州蜜桃的不可多得,弥足珍贵。
  
  古老蜜桃的品牌新路
  
  穆村乡党委书记张少华说,近两年,深州市围绕深州蜜桃在做三件事:向内追求品质,恢复古法种植;向外借力电商,打开广阔市场;在品质与市场之间,成功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强化品牌认知。古老的种植方法、现代的营销手段,逐渐汇聚在蜜桃串起的链条上。
  
  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在2014年年初被深州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当年一项重点工作。沈辉是申报材料主要起草人之一,他从办公室柜子里拿出一本厚达200多页的《深州蜜桃地理标志产品申报材料》。“材料前后改了十几次。为确保通过,我们还向已经成功申报的县市取经,听他们说评审专家重视视频资料,我们又请电视台拍了介绍片。”沈辉说。
  
  “这项工作必须由当地政府牵头才能完成,因为有大量数据需要采集,要有专门的团队负责组织材料、联络沟通。国家质检总局对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设定了一套严格的规程,起草材料前要先学深学透。”参与了深州蜜桃申报的省质监局科技处副处长李乔茹介绍说。
  
  “目前河北有54种地理标志产品,有一些地方对这些工作尚不重视,需要我们找上门去,苦口婆心地劝他们申报。邻省山东有一百多种,南方一些省份就更多了。”李乔茹表示,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不像招商引资,不能立即带来真金白银的税收,但对当地产业发展的推动力是持久的。
  
  事实上,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价值已经显现。7月23日,微电商平台优佳果品创始人于力来到马庄村,与当地的农业合作社洽谈合作,并且准备与种植户张登高签订预购协议。优佳果品的客户订单主要来自京津冀,为了测试物流配送速度,他下午特意用顺丰快递发了两箱桃子到北京天津
  
  在于力找来之前,张登高,这位65岁的老人已经是当地“能通过互联网卖桃”的“名人”了。他通过在众多论坛和网站上发布自家深州蜜桃的广告信息,招揽全国各地的购买者。他登录QQ号给记者看他已有的数百位因求购蜜桃建立联系的好友,分类栏里分别标注着“2013年老客户”、“2014年桃花节客户”、“2014年新客户”等细分类目。为了能有权限加更多好友,他还付费升级为QQ会员。去年,张登高的7亩桃园一半以上的蜜桃通过“网络+电话”的方式发往全国。
  
  于力和张登高老人签约前商量的第一件事,就是为蜜桃换包装,用粉白色调、小清新风格的桃花取代红黄色调、捧着寿桃的老寿星。“我们的客户群是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中青年,他们对价格不敏感,追求品质生活,老寿星不是他们的‘菜’。”于力解释说。
  
  与深州桃农接触一段时间之后,于力坦言,感触最深的是种植户对接市场渠道的匮乏,“深州离京津这么近,我身边很多朋友此前都没听说过深州蜜桃。”他认为,随着电商和物流业的发展,以预售方式销售的互联网将成为保证品牌果品稳定销售的重要渠道,“但在此之前,先要引导种植户完成电商扫盲”。
  
  8月25日,对张振生和马庄村都是个大日子,这一天,在穆村乡政府的支持下,马庄村将举办该村首届蜜桃评比大赛。村里没有这部分经费,张振生想了个办法,将种植户每家参赛的两箱蜜桃赠送给前来观赛的客商。他把统计好的名单拿给记者看,红色的横格纸上已记下一百多位报名参赛的种植户的名字。“我们就要这么比下去、赛下去,把深州蜜桃搞出点名堂来!”这位老支书底气十足地说。
  
  尽管曾经在商品化大潮的冲击中短暂“迷途”,然而正如桃农所说,“过去吃过亏,现在都明白了。”对传统、科学和自然的敬畏之心的回归,让深州这枚生长了上千年的蜜桃,踏上了新的品牌之旅。
  
  本版照片均由深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