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专题 >> 新闻专题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争议“农超对接”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经济导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98票  浏览18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12月08日 16:38
  ◆经济导报记者 王迎波 见习记者 赵婷
  
  今年的农产品价格如同过山车,在经历了“蒜你狠”、“姜你军”一轮轮疯狂之后,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强势调控下,农产品价格迅速回落。农产品的合理定价机制究竟是什么?如何规避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约束农产品炒作?
  
  5日上午,经济导报社会议室,来自高校、金融界、农产品龙头企业和银座、华联等超市采购方的代表和专家齐聚一堂,问计农产品营销渠道与价格。与会代表对日前农产品价格上涨、农超对接模式、农产品营销渠道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涨价是农产品价值回归
  
  山东农业厅市场分析专家、山东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杜岩等专家一致认为,农产品涨价是长期的正常趋势,是对农产品价格持续偏低的修正。在农产品价格理性回归的同时,必须要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需求。
  
  “农民种一亩地一年毛收入1000元,而进城打工者的年收入可能是2万元,农产品涨价是劳动力报酬趋平的表现。”银座商场超市采购本部超市部采购经理刘东红表示,涨价是农产品价值回归,但怎么涨、涨幅多少合理是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济南大学客座教授、中信银行舜耕支行行长王军生认为,农产品涨价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对社会来说是社会问题,对国家来说则是政治问题。受气候异常、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农产品价格上升,属于合理的涨价范围,但要规范因流通渠道被控制、恶意炒作等因素导致的不合理涨价。
  
  杜岩总结了目前农产品涨价的五大原因:一是农民惜售;二是农产品价格理性回归的必然趋势;三是游资渗入到农产品仓储、流通等各个环节,囤货和炒作使价格人为上升;四是中间环节过多,风险过大;最后,还受国际市场的影响。
  
  济南华联超市采购总监助理张东征则表示,虽然一些数据显示,高价位下处于产业链底端的农民获利并不多,但是有时是农民自己导致了价格波动,最终影响终端价格。
  
  在杜岩看来,农产品的生产具有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特点。某段时间可能会出现局部区域暂时性的短缺,由于价格一体效应,联动其他区域,造成惜售,从而进一步带动价格上涨。
  
  王军生认为,国家对涨价应当从合理、不合理两个层面进行干预。一是在价格合理层面对低收入群体给予补贴,二是在价格不合理层面给予干预。
  
  流通渠道的尴尬
  
  中间环节层层加价一直被认为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罪魁祸首,流通环节“瘦身”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相关数据显示,农产品流通每一环节至少加价5%到10%。由于层层加价,农产品从农民手中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价格往往上涨了两三倍。商务部官员也曾表示,流通成本增加是支撑蔬菜价格高企的长期因素,中国蔬菜在流通环节的成本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至3倍。
  
  杜岩介绍,蔬菜从田间地头到餐桌,大致要经历5个环节:从农户采摘,到农户经纪人田间收购,再到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直至零售商、老百姓、饭店。
  
  在杜岩看来,蔬菜流通过程中零售环节利润最高,毛利率最大。“从博弈论角度来说,产地批发市场主要是靠批量而非价格赚钱,因为存放等成本压力促使他们将菜早点卖出,所以加价空间并不大。销地批发市场相对来说话语权也较小,只有零售商话语权较大,加价空间也最大。”
  
  作为主要的零售渠道,超市对此却叫苦不迭。张东征表示,零售是蔬菜面向消费者的最后一个环节,需要充分满足客户对商品的需求,这就要求超市在提供保鲜、蔬菜质量方面花费较大的成本。毛利率虽高,但是成本也高,损耗巨大。“损耗占了鲜蔬成本的10%,”张东征说,“在售卖过程中,消费者的挑拣会造成损耗,如果蔬菜不新鲜了要及时撤回,另外还有水分的损耗,打折促销也增加了蔬菜的成本。”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损耗率明显偏高。以蔬菜和水果为例,采摘后平均损耗率高达25%-30%,发达国家的损耗率普遍低于5%,美国仅有1%-2%。我国每年这种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元。
  
  “农超对接”的困局
  
  农户与超市直接对接,压缩中间环节,是解决目前农产品销售环节过长、过多的理想模式。商务部的数据显示,连锁超市通过“农超对接”流通成本平均降低15%左右。
  
  张东征表示,“农超”是比订单农业更先进的自有农业,从农产品的种植、管理、采摘,到直接进入超市,全部是由超市自己操作。这是从欧洲引进的一种先进模式,但是在引进移植过程中也有很多弊端。如目前超市建立的蔬菜基地大多为协议基地,只是由超市挂牌生产,并非完全的“农超对接”。张东征表示,零售和生产的专业性区别太大,当地的管理等问题也相当复杂,完全由超市自建基地难度较大。
  
  张东征说,目前,我国农超对接仍处于试点阶段,农产品通过农超对接销售的比重还比较低。“完全对接难度很大,这涉及到经济成本和社会稳定问题。‘大众菜’对接超市比较困难,应当分段改革,区别对待。”
  
  有数据显示,亚太地区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比重达70%以上,美国达80%,而我国只有15%左右。杜岩认为,农超菜侧重在品质、健康方面,但是以消费大众菜为主流的客户层大多品牌意识较低,对价格更为敏感,消费理念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此外,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也成为阻碍“农超对接”进展的因素之一。
  
  “下一步还是要专业分工,超市直接介入农产品生产并没有优势。”刘东红说,超市做零售很有经验,但在种植、管理方面存在很多盲点,需要专业公司介入。目前流通环节的状态过乱,规范存在空白,这促使超市不得不将业务向前延伸,这其实是无奈之举,并不意味着超市应当这样做。零售应当多元化,不能由超市取代农贸市场,使蔬菜流通中出现真空状态。“超市要做,农贸市场也要存在,最终方向还是专业分工。”刘东红强调。
  
  延伸阅读
  
  山东给力“农超对接”
  
  导报讯(记者吕文) 在国内物价持续上涨的形势下,“农超对接”对于降低流通成本、保障市场供应等方面的作用正日益凸显。经济导报记者日前从山东省商务厅获悉,我省正创新方式积极推动“农超对接”深入发展
  
  山东重点推动10家大型连锁超市与12个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对接,以示范区农产品专区(专柜)为载体,推动符合国际标准的农产品进入国内居民的“菜篮子”。同时,引导企业直接与已成熟运作的专业合作社对接,将符合条件的基地纳入自采范围,全省20多家大型零售企业实现了农产品经营战略的调整,鲜活农产品经营方式由联营转向自采自营。此外,山东还通过鼓励企业采取租赁土地的方式,将土地上的农民通过合作社的形式组织起来,实行工厂化生产。截至目前,全省50多家实施“农超对接”的企业建成畜禽、果蔬、水产等鲜活农产品基地4000多个,面积200多万亩,带动农户200万户。此外,山东家家悦集团、山东全福元集团等10家大型连锁超市还设立示范区农产品专区(专柜)135处,开设专卖店110个,经销品种100多种。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