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营养 >> 水果文化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枇杷之源 寻根石棉(1)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新易在线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403票  浏览18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1年5月26日 13:40
  枇杷,中文古名芦橘,为常绿小乔木,因果实形似乐器琵琶而得名。枇杷是亚热带水果,春末夏初成熟,在百果中独具先天四时之气,被誉为独冠时新的佳果珍品,具有显著的润肺健脾、止咳平喘、滋阴壮阳、扶正固本、美颜益寿之功效,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
  
  枇杷近缘植物种类多,在全球范围广泛分布。长期以来,对于枇杷的起源问题,世界各国的枇杷专家和学者一直存在争议。
  
  揭秘枇杷起源地
  
  公元前一世纪西汉司马迁所撰《史记.司马相如传》引《上林赋》中记载:“卢桔夏熟,黄甘橙楱,枇杷然柿,……”。湖北江陵发掘的汉代古墓随葬品中有枇杷等果品。这些史料证据说明公元前一世纪我国已种植枇杷。
  
  上世纪60年代初,原华中农学院章恢志教授先后对长江流域、云贵高原、“两广”地区和海南岛等野生枇杷分布较多的地区进行了系统的资源调查,着重对四川、云南、贵州等重点地区进行了深入考察,并在川西贡嘎山东南坡石棉县境内南垭河畔发现了成片的栎叶枇杷和枇杷野生群落;其中,一种近似于枇杷的枇杷属植物新类型大渡河枇杷。通过从形态、花粉、同工酶等方面进行较为详细而深入的研究,章教授认为大渡河枇杷是枇杷属的一个新变种,系统位置介于栎叶枇杷和枇杷之间,是枇杷的始祖植物,遂提出了“大相岭以南的石棉一带可能是枇杷起源中心”的观点。
  
  1983年,原华中农学院又与四川宜宾地区园艺科学研究所再次对大渡河流域进行了联合调查,得到了与章恢志教授相似的结论。
  
  随后,华南农业大学林顺权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继续对枇杷属植物种质资源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并于1999年与美国和日本的专业人员合作撰写论文,澄清了枇杷起源的疑窦,最终确立了“枇杷起源于中国”,并基本确定了贡嘎山东南大渡河流域中段石棉一带是普通枇杷的起源中心。
  
  丰富的野生资源
  
  石棉县地处贡嘎山南麓,大渡河中游,是雅安市的南大门,地处雅安市与甘孜州、凉山州的交汇地带,全县幅员面积2678平方公里,总人口12.3万。
  
  2009年,中国园艺学会枇杷分会、华中农大、西南大学、四川农大、四川省农业厅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枇杷专家纷纷前往大渡河流域,现场考察野生枇杷资源。在蟹螺藏族乡观音沟,发现了一株干周3.5米、树高30余米的野生枇杷,树冠六层,枝干粗壮,大小分枝上百个,果实金黄油亮。据专家考证,这株野生枇杷古树树龄至少在200年以上。同时,还在安顺彝族乡小水村发现了大片野生枇杷种群。
  
  石棉野生枇杷分为大渡河枇杷、栎叶枇杷、本地枇杷三个种,分布于全县14个乡镇,目前已发现的野生枇杷共计16000余株,其中百年以上的古树150余株,主要分布在大渡河和楠桠河两岸海拔780—1700米的区域范围内,并以安顺乡小水村和新棉镇广元堡社区较为集中。西南大学枇杷研究专家梁国鲁教授认为,在石棉县发现如此多的野生枇杷种属资源,实属罕见,建议纳入国家品种资源库,以便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
  
  野生枇杷保护
  
  从1984年开始,石棉县在科研院校的协助下进行了野生枇杷资源调查。2009年、2010年,组织专业人员在全县16个乡镇进行了两次深入全面的野生枇杷资源调查,挂牌保护了16株500年以上的野生枇杷古树。
  
  多年来,石棉县不断扩大宣传范围,加强保护力度。农业技术人员深入村组、农户广泛开展野生枇杷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宣传,进行保护和管理技术培训。为该县野生枇杷起源考证、保护、抗性基因研究、适应性砧木培育等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后,石棉还将依托科研院所,进一步开展野生枇杷资源的普查、研究和影响评估等工作;对珍稀濒危野生枇杷资源实施积极有效的保护和抢救,努力建立一套完善的保护机制,让全社会充分认识野生枇杷的独特价值和保护意义;同时加强与外界枇杷资源的交流,建立世界枇杷种植资源基因库,让这一世界性的自然资源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利用。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