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营养 >> 水果文化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柿子史话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新民晚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82票  浏览194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8月05日 07:59
    傅维康
    
    农谚“七月小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农历九月通常是柿子成熟时节。华夏是柿树发源地,至迟在2000年前,中国古人已将野生柿树移植驯化。汉代司马相如《上林赋》里,述及汉代宫苑“上林苑”植有柿树,供帝王臣子等观赏及采食其果实,并且,柿果在古代是祭祀供品之一。
    
    古人因体认到桑、柿、梨、栗等对人类诸多裨益,故种植积极性甚高,如《梁书·沈瑀传》载:“永泰元年(498),(沈瑀)为建德令,教民一丁种十五株桑,四株柿及梨、栗,女丁半之。人咸欢悦,顷之成林。”
    
    对柿树特征和用途,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载说:“俗谓柿有七绝:一、树多寿;二、叶多荫;三、无鸟巢;四、少虫蠹;五、霜叶可玩;六、嘉实可啖;七、落叶肥大,可以临书。”
    
    柿的树龄据说能长达二三百年,其叶每年霜降后逐渐变成红色,故称“霜叶”。唐代李益“柿叶翻红霜景秋”、宋代苏东坡“柿叶满庭红颗秋”,都是对霜秋柿叶泛红的赞美诗句。柿叶宽平,干燥后可供练字,此即是“柿叶临书”之由来。唐代郑虔(692?-764)就曾用柿叶练习书画,《新唐书·郑虔传》记载:“虔善图山水,常苦无纸,知长安慈恩寺贮柿叶数屋,遂往日取叶习书,岁久迨遍。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曰‘郑虔三绝’。”古代取柿叶练字者远不止郑虔一人,南宋诗人杨万里亦然,他在《食鸡头子》里,写有“却忆吾庐野塘味,满山柿叶正堪书”的诗句。
    
    良种柿果美味可口,古代通州(今南通市)骑岸镇的秋熟方柿,形、色、味、质俱佳,享“金盆月”美名,清代举人陈昌鼎《咏柿》写道:“骑岸金盆月,江淮众口夸;方圆戴翡翠,通体染朱砂;滋肝润肠胃,甘酸溅齿牙;中秋有此物,何必寻其他?”趣味盎然。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