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果”
陈立宇
要说偏居深山一隅,过着闲云野鹤般的乡村野老的幽居生活,说闲适是闲适。可对我来说,那种生活要多闭塞也就有多闭塞。本来山中植物遍地,在幽静的夜里,仰头不单可望星星月亮,还能闭眼张口啜饮甘露,饿了更可随意上树摘取品种繁多的野果以果腹。然而就因为这个果,还是到了防城港才使我大开了一回眼界。
很早以前就在海珍路的果摊上看到一种红绿兼备的外形很鲜美的水果,由于叫不出名来且为避孤陋寡闻之嫌又不好问人,因而一直不足与外人道也。更因其外形之美,便在心中给其一个仅属我很私人的名称:神仙果!对,就是神仙果,她不仅表形,更能表达我心中的一种景仰。
一次有幸出席一个比较高档的聚会,桌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佳果,其中一种已去皮的生鲜果脯很引我的注目,一红一白相间摆放,红白之间均如繁星般点缀着晶亮的芝麻颗粒,趁人不注意,用牙签偷偷地各插上一小块,入口一抿,其醇香甜美的口感简直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比拟。这时我就有点急切探寻该果品名称的欲望了。忽见有人引领贵宾前来,风生谈笑指指点点,临近神秘果品时有言:“请尝尝我们防城港的特产火龙果!”
啊,原来这叫火龙果。
可因其已去皮,早不见其原生态状,深抱其憾。忽一日偶过海珍路,又看到我心中的神仙果,却见其旁插着一块歪歪扭扭的木牌上赫然写着三个同样歪歪扭扭的大字:火龙果!怎么这就是火龙果啊?似乎心中的神圣便要轰然坍塌。是啊,那么美的果应该有一个更美的名字啊,像我心中给她所寄予的名字“神仙果”一样才真的名副其实啊!
急急回家上网一查,还真不负我心。火龙果原产于中美洲热带地区,为仙人掌科植物,性喜温暖潮湿,耐阴耐旱耐贫瘠,植株呈粗型滕蔓状,有神仙草之称,故开花结实后的火龙果亦被称为神仙果、仙蜜果。
对了,那才是我心中之仙果啊!
据说在远古时代的中美洲,火龙果曾有过神奇的传说:一位贫苦的土著居民阿鹚特克妇女,在热辣难忍的沙漠中迷路,呼救无门,处境十分危险。正在她陷入绝望奄奄一息之时,信手一摸即触到了一颗长在沙漠中的火龙果,当她神奇般使力拉扯并折断它时,手被刺得鲜血淋漓,但却没有疼痛感,她似乎在被一种神奇的力量指使着,机械般地啃咬吞吃下了一颗鲜红夺目的火龙果。于是,就在这近午时分,太阳尤显毒狠的时刻,神奇发生了——这位阿鹚特克妇女苏醒过来了,体力快速恢复,几近干裂的嘴唇魔幻般红润起来,并如波浪式地渐次传遍全身。在神的指引下,她顺利的走出沙漠!故此,在神仙果之外,她还有“吉祥果”之美称。
更为称奇的是,无论在美洲还是亚洲,火龙果与中华龙文化都有着不解之缘。古代印加人将火龙果与刻有酷似中国龙的图腾放在一起祭祀,这种图腾和火龙果在印加语里都是龙的意思。或许这就是汉语火龙果名称的由来。
当我有幸到果园一睹其庐山真面目:长长的三或四菱瓣状的粗滕枝蔓,绿油油枝节间冒出的几许针状剌,亦有点形似仙人掌。这倒使我油然生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来。在记忆的陈盘里一路翻查,影影绰绰中还真现出了儿时的一幕幕景象:对啊,这就是家乡的“过江龙”。所谓“过江龙”,只因其一般多长在菜园边水沟边,粗长的枝蔓往往都会延伸到江(实为一条小沟)的那边去,似蟠龙戏水,故名。家乡的过江龙只开花不结果,且在晚上十时后全开,第二天清晨太阳出来后就凋谢,故家乡人称其“夜仙子”;清晨里饱含露珠的鲜黄与淡白相间的花朵硕大而美丽,家乡人多用其入菜。经这次寻幽探故,方知火龙果乃典型的热带、亚热带珍稀果品,而我的家乡正处于北回归线偏北,已属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域,故种出的火龙果就只开花而结不出佳果来了。
从野果到园植水果,本就由农人引种,而作为农家的后人,却不识水果之真面目,用一句古话来讲也还真切其痛,那真是“无颜见江东父老”!
如今,防城港早已建起了火龙果种植基地,超市里一年四季均可随时睹其芳容且物美价廉,于大众特别是北方同胞尚属珍稀的高档佳果于我却不再珍稀高贵。幸哉!
要说偏居深山一隅,过着闲云野鹤般的乡村野老的幽居生活,说闲适是闲适。可对我来说,那种生活要多闭塞也就有多闭塞。本来山中植物遍地,在幽静的夜里,仰头不单可望星星月亮,还能闭眼张口啜饮甘露,饿了更可随意上树摘取品种繁多的野果以果腹。然而就因为这个果,还是到了防城港才使我大开了一回眼界。
很早以前就在海珍路的果摊上看到一种红绿兼备的外形很鲜美的水果,由于叫不出名来且为避孤陋寡闻之嫌又不好问人,因而一直不足与外人道也。更因其外形之美,便在心中给其一个仅属我很私人的名称:神仙果!对,就是神仙果,她不仅表形,更能表达我心中的一种景仰。
一次有幸出席一个比较高档的聚会,桌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佳果,其中一种已去皮的生鲜果脯很引我的注目,一红一白相间摆放,红白之间均如繁星般点缀着晶亮的芝麻颗粒,趁人不注意,用牙签偷偷地各插上一小块,入口一抿,其醇香甜美的口感简直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比拟。这时我就有点急切探寻该果品名称的欲望了。忽见有人引领贵宾前来,风生谈笑指指点点,临近神秘果品时有言:“请尝尝我们防城港的特产火龙果!”
啊,原来这叫火龙果。
可因其已去皮,早不见其原生态状,深抱其憾。忽一日偶过海珍路,又看到我心中的神仙果,却见其旁插着一块歪歪扭扭的木牌上赫然写着三个同样歪歪扭扭的大字:火龙果!怎么这就是火龙果啊?似乎心中的神圣便要轰然坍塌。是啊,那么美的果应该有一个更美的名字啊,像我心中给她所寄予的名字“神仙果”一样才真的名副其实啊!
急急回家上网一查,还真不负我心。火龙果原产于中美洲热带地区,为仙人掌科植物,性喜温暖潮湿,耐阴耐旱耐贫瘠,植株呈粗型滕蔓状,有神仙草之称,故开花结实后的火龙果亦被称为神仙果、仙蜜果。
对了,那才是我心中之仙果啊!
据说在远古时代的中美洲,火龙果曾有过神奇的传说:一位贫苦的土著居民阿鹚特克妇女,在热辣难忍的沙漠中迷路,呼救无门,处境十分危险。正在她陷入绝望奄奄一息之时,信手一摸即触到了一颗长在沙漠中的火龙果,当她神奇般使力拉扯并折断它时,手被刺得鲜血淋漓,但却没有疼痛感,她似乎在被一种神奇的力量指使着,机械般地啃咬吞吃下了一颗鲜红夺目的火龙果。于是,就在这近午时分,太阳尤显毒狠的时刻,神奇发生了——这位阿鹚特克妇女苏醒过来了,体力快速恢复,几近干裂的嘴唇魔幻般红润起来,并如波浪式地渐次传遍全身。在神的指引下,她顺利的走出沙漠!故此,在神仙果之外,她还有“吉祥果”之美称。
更为称奇的是,无论在美洲还是亚洲,火龙果与中华龙文化都有着不解之缘。古代印加人将火龙果与刻有酷似中国龙的图腾放在一起祭祀,这种图腾和火龙果在印加语里都是龙的意思。或许这就是汉语火龙果名称的由来。
当我有幸到果园一睹其庐山真面目:长长的三或四菱瓣状的粗滕枝蔓,绿油油枝节间冒出的几许针状剌,亦有点形似仙人掌。这倒使我油然生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来。在记忆的陈盘里一路翻查,影影绰绰中还真现出了儿时的一幕幕景象:对啊,这就是家乡的“过江龙”。所谓“过江龙”,只因其一般多长在菜园边水沟边,粗长的枝蔓往往都会延伸到江(实为一条小沟)的那边去,似蟠龙戏水,故名。家乡的过江龙只开花不结果,且在晚上十时后全开,第二天清晨太阳出来后就凋谢,故家乡人称其“夜仙子”;清晨里饱含露珠的鲜黄与淡白相间的花朵硕大而美丽,家乡人多用其入菜。经这次寻幽探故,方知火龙果乃典型的热带、亚热带珍稀果品,而我的家乡正处于北回归线偏北,已属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域,故种出的火龙果就只开花而结不出佳果来了。
从野果到园植水果,本就由农人引种,而作为农家的后人,却不识水果之真面目,用一句古话来讲也还真切其痛,那真是“无颜见江东父老”!
如今,防城港早已建起了火龙果种植基地,超市里一年四季均可随时睹其芳容且物美价廉,于大众特别是北方同胞尚属珍稀的高档佳果于我却不再珍稀高贵。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