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苹果的“前世今生”
威海栽培苹果历史悠久,1888年威海黄家沟村宋耀东由烟台等地购进苹果苗,栽于村前,是为威海栽培苹果之始。19世纪90年代英国园艺学家约翰·吉鲍斯由欧美各国带入西洋苹果苗在威海辟园栽植。
1911年后,部分村庄相继建园,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威海出现仁柳庄沈氏果园、田村东夼实业社、山后沈氏果园等规模较大的果园。据记载,过去我市仅环翠区苹果品种就多达百余种,1949年以前,境内的苹果品种有白海棠、红海棠、绵苹果、白粉皮、紫盖子等30余种,以零星或小规模栽植为主。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55年实行农业合作化后,苹果规模化栽培的面积不断扩大,发展的品种主要集中于大(小)国光、金帅、红玉、青香蕉、红香蕉,少量栽培的有鸡冠、印度(忍冬)、紫盖子、祝光等。20世纪60至70年代新红星栽植有所增加,主栽品种仍为小国光、金帅、秋花皮、青(红)香蕉等。富士品种有少量零星栽植。
20世纪70年代末,首次引入日本着色富士。
80年代中期,新植苹果园的品种主要为富士、乔纳金、津轻、嘎拉等。
进入20世纪90年代,红富士取代小国光成为第一大栽培品种,其他主栽品种有乔纳金及其优系、嘎拉及其优系、新红星系列、小国光等。“就在去年,我市还从日本等国家引进青林等4个品种,用以丰富我市的苹果种植资源。”市果茶站站长王林军说。(赵平平整理)
1911年后,部分村庄相继建园,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威海出现仁柳庄沈氏果园、田村东夼实业社、山后沈氏果园等规模较大的果园。据记载,过去我市仅环翠区苹果品种就多达百余种,1949年以前,境内的苹果品种有白海棠、红海棠、绵苹果、白粉皮、紫盖子等30余种,以零星或小规模栽植为主。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55年实行农业合作化后,苹果规模化栽培的面积不断扩大,发展的品种主要集中于大(小)国光、金帅、红玉、青香蕉、红香蕉,少量栽培的有鸡冠、印度(忍冬)、紫盖子、祝光等。20世纪60至70年代新红星栽植有所增加,主栽品种仍为小国光、金帅、秋花皮、青(红)香蕉等。富士品种有少量零星栽植。
20世纪70年代末,首次引入日本着色富士。
80年代中期,新植苹果园的品种主要为富士、乔纳金、津轻、嘎拉等。
进入20世纪90年代,红富士取代小国光成为第一大栽培品种,其他主栽品种有乔纳金及其优系、嘎拉及其优系、新红星系列、小国光等。“就在去年,我市还从日本等国家引进青林等4个品种,用以丰富我市的苹果种植资源。”市果茶站站长王林军说。(赵平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