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甜蜜的营养误区
6 高档进口水果营养更好。
误区:
食品和其他商品一样,其价格主要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与其营养价值无关。许多人喜欢购买昂贵的“进口水果”,以为这样的水果一定营养价值高,其实进口水果从千里之外运来,旅途中便已经开始发生营养物质的降解,新鲜度并不理想。因为需要长途运输,往往等不到完全成熟便采摘下来,经化学保鲜处理才能漂洋过海。至于它的高昂价格,主要是人为抬高的结果,在其原产地可能是极其廉价的。
在我国原产的水果中,很多都是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佳品,如枣、柑橘、山楂、猕猴桃、芒果等。鲜枣和猕猴桃中的维生素C含量在各种栽培水果中遥遥领先;山楂中富含果胶和黄酮,对心血管病人十分有益;芒果中的胡萝卜素含量在水果中堪称冠军;柑橘类中维生素和矿物质比较齐全,价格低廉而产量丰富,是水果中的全能冠军。
一些热带水果营养价值较高,也不妨偶尔尝鲜。例如,西番莲、毛叶枣、榴莲等都富含维生素C,番木瓜不仅维生素C丰富,还是胡萝卜素的最佳来源之一。但这些水果多有国产品,今后的价格有望不断下降。
嘱咐:
购买水果需要注意其新鲜度,并优先购买本地生产、应季生产的品种。各种水果都有其特定的成熟期,一般来说,应季水果中的晚熟品种营养价值最高、风味最浓郁,而成熟期过早或反季节栽培的水果味道和质量都难以保证。这是因为水果形成独特的风味和养分需要有一定的环境条件,包括足够的光照、积温、昼夜温差等,如果过早采摘,或是反季节栽培,就会影响其口味和营养价值。
7 吃水果只要削皮就可以解决农药问题。
误区:
如今的水果很少有虫子啃过的痕迹,这要归功于各种农药的广泛使用。然而农药污染又为人们带来不少担心,于是总是把表皮部分削去。如果看到表皮上有些霜粉状物质,心中更是担心,还要厚厚地削皮。
实际上,这些霜粉状物质并非农药,而大多是水果本身所分泌的糖醇类物质,属于生物合成的天然物质,对人体完全无害。例如,柿子上有柿霜,葡萄表面有白霜,苹果表面也有一层白霜,均为自然现象。那些表面光洁蜡质很厚的漂亮水果,反而是经过上光打蜡装扮而成的产品。
为了防治害虫,很多农药是施在根部,也有一些直接打入树皮内,让农药顺着树内部的导管流遍树体,从内部解决害虫食心的问题。这类农药施用方式所带来的残留问题,是无法用削皮来解决的。水果当中营养素含量最高、风味最好的部分恰好是在表皮附近,如果厚厚地弃去果皮,显然是很大的浪费。
嘱咐:
水果应当首先挑选产地生态环境良好、具有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标志的产品,因为这才是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可靠保障。如果能购买具有这类产品质量标志的水果,则无需削皮,清洗干净即可食用。对于普通的产品,只要洗干净后薄薄削去外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