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量食用柿子可治疗风热咳嗽预防动脉硬化
吃柿子虽然有很多好处,但是有几点特别需要提醒:
1.空腹不能吃柿子。
因为柿子含有较多的鞣酸(或称单宁酸)及果胶,在空腹情况下它们会在胃酸的作用下形成大小不等的硬块,如果这些硬块不能通过幽门到达小肠,就会滞留在胃中形成胃柿结石,小的胃柿结石最初如杏子核,但是会愈积愈大。胃柿结石会愈结愈牢,不易粉碎,会引起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严重者可引起胃穿孔。
2.柿子皮不能吃。
柿子中的鞣酸绝大多数集中在皮中,在柿子脱涩时,不可能将其中的鞣酸全部脱尽,如果连皮一起吃更容易形成胃柿结石,尤其是脱涩工艺不完善时,其皮中含的鞣酸更多。
3.不要与含高蛋白的蟹、鱼、虾等食品一起吃。
在中医学中,螃蟹与柿子都属寒性食物,所以不能同食。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含高蛋白的蟹、鱼、虾在鞣酸的作用下,很易凝固成块,即胃柿结石。要避免发生以下情况:螃蟹+柿子=腹泻;白酒+柿子=会胸闷;红薯+柿子=会得结石。
4.糖尿病人勿食。
柿子中因含有糖类,而且大多是简单的双糖和单糖(蔗糖、果糖、葡萄糖即属此类),因此吃后很易被吸收,使血糖升高。凡体弱多病,脾胃虚寒,风寒咳嗽,妇女产后,女子月经期间,均忌食柿子。
5.适量使用。
柿子中的鞣酸能与食物中的钙、锌、镁、铁等矿物质形成不能被人体吸收的化合物,使这些营养素不能被利用,因此多吃柿子容易导致矿物质缺乏。一般,不在空腹的情况下,每次吃柿子不超过200克为宜。
6.食后漱口。
柿子所含的糖类和果胶,食用后总有一部分留在口腔里,特别是在牙缝中,加上弱酸性的鞣酸,很易对牙齿造成侵蚀,形成龋齿,因此在食用后宜喝几口水或及时漱口
来源:林果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