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专题 >> 新闻专题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调查:“亚洲第一大果园”还能中兴吗?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辽宁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59票  浏览43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8月05日 15:39

  “国光”却日渐衰落
  
  果树品种老化,栽培面积减少,锦州苹果产业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
  
  作为一种大众水果,锦州的“国光”苹果曾在我国大江南北红极一时。
  
  当年李善祥是在辽西引进、推广“国光”苹果的第一人。他的生生果园里还栽种有“红玉”、“红元帅”、“倭锦”等品种。这其中,“国光”个头适中,红黄相间,酸甜适口,成为锦州苹果中最具代表性的优良品种。
  
  苹果树是一种寿命长、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树种,果农都爱种植苹果树,它可使果农长期受益。在锦州,“国光”曾遍地开花。
  
  “毛主席说‘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指的就是‘国光’。”锦州市果树工作总站站长杨志义告诉记者。
  
  李善祥把自己的果园捐献给国家后,生生果园改称为辽西省农林厅第一果园。1955年春,辽宁省人民委员会(省政府)将原辽西省第一果园等5个单位归并成为辽宁省锦州果树农场。果园虽历经演变更迭,但规模却越来越大,这个过程中主打的品种一直是“国光”。
  
  1979年的时候,锦州市果树农场有45万株苹果树,被誉为“亚洲第一大果园”。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锦州的“国光”苹果在国内市场一直占据着优势地位。
  
  然而,伴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水果消费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由于物流运输能力增强,以往辽西地区“国光”的皮厚、酸甜、耐贮运等优点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山东和辽南等地的苹果凭着皮更薄、个儿更大、味更甜、单位面积产量更高等特点渐渐夺去了锦州“国光”的风头。
  
  “由于地域特点,锦州这个地区发展苹果,在面积、气候、品种这三个方面会受到一些限制。”提到锦州苹果滑坡的原因,杨志义分析道,“其实,锦州这个地区,属凌海区域更适合栽苹果树,如果把锦州地区从中间画条线,那么南部栽种苹果树的优势条件显然更多,北部相对来说就要差一些。在品种上,根据以往的经验,锦州这个地区比较适合选择抗寒和‘酸甜口儿’的品种。”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辽西发生了一些自然灾害。同时,环山渠等设施也有不同程度的损毁,果树品种老化,栽培面积减少,锦州苹果产业严重滑坡,部分果园经营发展陷入了困境。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