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加入水果邦 | 找回密码
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专题 >> 新闻专题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调查:“亚洲第一大果园”还能中兴吗?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辽宁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59票  浏览43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8月05日 15:39

  苹果人才“青黄不接”
  
  民间果树种植养护技术的继承和发扬出现困难,果树“乡土人才”面临断代之忧。
  
  来到锦州的苹果主产区凌海市,记者一路上看到,一些果园已经被“改造”成了耕地。
  
  据凌海当地人介绍,之前连片的果园分给农户后,由于老品种的苹果在市场上价格不高,果农收入不理想,有的果农就砍掉了果树,或改种其他树种,或将其变为耕地,或弃之不顾、不再精心侍弄……
  
  知情人士分析说,一方面,导致果园荒废的直接原因是经济效益差,主要是果树品种改良没跟上;另一方面,果园荒废又令原本经验丰富的果树技术人员失去“用武之地”,民间的果树技术得不到继承和发扬,这方面的“乡土人才”面临断代之忧。
  
  果树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周期较长。“没有10年20年,搞不出一个果树新品种来。”锦州市果树工作总站站长杨志义说,“它不像蔬菜和大田作物,搞新品种三五年就能见到效果。”
  
  有识之士对果树种植技术“乡土人才”的老龄化现状表示了担忧。
  
  “过去那些侍弄苹果树的技术骨干,现在都年近古稀了,如果锦州苹果不能尽早推出适合本地的高产品种,还有谁愿意跟老一辈的果农去苦练果树修剪技术呢?”锦州市凌海野村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庆海说他感到时间紧迫,“就算马上把最好的品种栽到咱的地上,要挂果也得等几年。我们能等,可是这些年纪越来越大的种树老把式能等吗?锦州果业最宝贵的就是这种群众基础,要知道,这些老果树人修剪果树的手感和技术可是一年年累积起来的,那也是功夫啊……”
  
  在凌海市白台子乡兴龙峪村南部,吴楚庄园规划了800亩连片的苹果园。董事长吴文海告诉记者,他已经将两位本地最有名的果树“土专家”,年逾六旬的韩德福和刘福元聘为庄园的园艺师了。
  
  他相信,有了他们的指导,庄园酝酿已久的“有机苹果”一定会硕果盈枝。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用户登录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