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亚洲第一大果园”还能中兴吗?
只有好品种才能救“锦州苹果”
“中幸”这一品种,曾夺得“中国苹果王”称号;“富士冠军”也被看好;苹果深加工项目已经上马。
在吴楚庄园,记者见到,大片荒坡已改造成梯田,栽上了新品种的苹果树苗,果树根部还设置了滴灌装置。为了作业方便,果园旁正在修路……粗略计算,800亩苹果园改造资金需800万元。
“再过几年,我这800亩苹果园就都能用柏油路连起来了,人们可以开着车逛我的果园,这边还有200亩采摘园,树上的苹果摘下来就可以吃!”
“我这儿也是省果树研究所的示范场。”吴文海是6年前开始包山栽树的,如今,他对果树新品种和果树技术已经很有研究,“这种试栽的苹果还没起名,现在的代号是22-30,你看它在我这块‘试验田’里挂果多密!”
在锦州市凌海野村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的小冰箱里,存放着十几个又大又鲜艳的苹果,拿在手上沉甸甸的,这些果子都是去年秋天从该公司的果园里摘下来的。
“没有好品种,谁也救不了‘锦州苹果’。”总经理王庆海告诉记者,“如果继续种从前的‘国光’和‘黄元帅’等老品种,苹果卖不上价,积极性从哪里来?”
王庆海对苹果新品种的培育十分痴迷,近20年来,他已经从国外引进了100多个品种,他说他现在脑子里琢磨的都是怎么调整树型,结出更好的果子。
2003年,王庆海将自己选育了4年之久的“中幸”苹果,送到“第二届中国百姓最喜爱的新世纪瓜果菜王评选大赛”上,夺下了“中国苹果王”的称号,2005年,该品种通过了果树专家组的鉴定。目前,王庆海倾注心血最多的品种是“富士冠军”。“这个品种的果个儿大,味道好,已经引进六七年了,通过这么多年的观察,我认为它大有前途。”
王庆海现在正在做的,就是培育和引进更多苹果新品种,在公司的果园里作示范,然后把试栽成功的品种推广出去。
年初,锦州市政协副秘书长马占奎等人提交了一份政协提案,建议在锦州市建立“中国苹果王观光园”。王庆海评价说:“如果这能成,真是大好事,通过示范作用,可以把锦州地区农民栽苹果的积极性再带动起来,锦州苹果重现辉煌就有希望了!”
记者得到消息,目前有一家香港公司与锦州合作兴建了一家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将加工后的浓缩苹果汁销往欧美和日本,还要开发苹果树枝、树叶等苹果树系列产品的深加工,使辽西地区的苹果树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开发利用。
锦州苹果未来是怎样的?“锦州苹果”这四个字还会找回沉甸甸的分量吗?我们期待着。□刘帅显/本报记者/郭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