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营养 >> 水果文化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给荔枝“封官”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84票  浏览20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7月10日 16:17
岭南风物

  粤人有幸,可以年年大啖荔枝,有关荔枝的话题也总是说不够。

  在中华民俗意象中,丹朱赤绛是大富大喜之色,人们往往视之为极佳的彩头,力尽溢美之词。在我国诸多水果中,荔枝因其独特的艳红和香甜,形象和美味都是首屈一指,所获得的赞美也是无出其右。

  光是荔枝的别名,就有一枝香、丹荔、丽支、红云、红罗、绛衣娘、晚红、御仙花等十多个。满眼的花团锦簇,堪比国色牡丹。

  古诗词中有关荔枝的描写,更是不乏绮罗香艳,很有仙果的味道。比如宋徽宗赵佶的《宣和殿荔枝》:“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玉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结水晶丸。酒酣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兰。何必红尘飞一骑,芬芳数本座中看。”

  不仅如此,荔枝的美味也被推到极至的境地。汉代那个为《离骚》作注的校书郎王逸,在他的《荔枝赋》中,给荔枝戴上“卓绝类而无俦,超众果而独贵”的桂冠。清代的李渔还嫌不够,干脆把荔枝推到“王”的宝座,地位远远高于杨梅(封为“公”)和葡萄(尊为“伯”),玩起了封官许爵的把戏。

  在中国古籍中,荔枝本叫“离支(枝)”,来自对摘果的特别要求——须连枝叶一起折取,这样才有利于折断处重新抽枝发芽结果。摘荔枝若像摘柑橙那样,只把果子摘下而保留枝叶在树上,来年必定减产。古代某些玄学家以五行学说解释荔枝的美味,说荔枝皮红、肉白、果核纯丹,而红、丹之色在五行中属“火”,白色属“金”;又荔枝本为木质,离不开泥土和水分,兼备了“木”与“水”、“土”。因此,荔枝的果实集金木水火土之大成,故而特别好吃;而又以“金火”为主,故而特别燥热,多吃容易上火。

  这种说法显然牵强,但明末清初的岭南著名学者屈大均也加以附和。他在推崇把新鲜荔枝吊到水井中浸泡的吃法时,生硬地以阴阳之说作解:“火气既去,金液斯纯,以正阳精蕊(指荔枝)而配以正阴津液(指井水),水火既济,斯为神仙之食。”还作诗以记:“露井寒泉百尺深,摘来经宿井中沉;日精化作月华冷,多食令人补太阴。”其实在炎夏季节,无论什么水果泡到井水里,总会好吃一些。

  吃荔枝容易“上火”,实则因它属性温之物而非“金火”之色,苹果、桃李中也不乏大红品种,从不见有“上火”之患。荔枝可益气、通神、益智、滋润和止渴,得益于它所含丰富的糖分、维生素C、蛋白质、脂肪、磷、钙、铁等,而非集五行之大成或与井水的“阴阳相济”。

  凡此种种,试想,假如荔枝不是像丹朱赤绛那般美艳,而是像龙眼、黄皮那样其貌不扬,人们对它形色和性味的高度赞美,还会如此层出不穷么?何菁

  作者:何菁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