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营养 >> 水果文化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他山有梅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南方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05票  浏览9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7月23日 17:29
  陆河多青梅。
  
  正值梅花盛开季节,我们一行作家应邀来到粤东陆河,不为别的,只为赏梅。陆河以它特殊的方式迎接了我们。汽车行驶在大雾弥漫的山野,虽然能见度低,四周景物莫辨,但是只要打开车窗,雾气破窗而入,我们就能感受到正置身青梅的世界,那阵阵扑鼻之香无疑是梅花的清香。
  
  汽车在一个叫塘窝的地方停下来,这是山的深处,是青梅之乡的腹地。大雾浓得依然化不开,明知梅花就在眼前,且开得漫山遍野,皆因视线被雾所隔,我们只能雾里看花了。忽然传来一阵狗吠,方知附近是农家所在,寻声望去,果然发现几幢农舍模糊的轮廓。
  
  我们走进农家,来到青梅主人的面前。
  
  这是一个典型的客家村庄。早在唐宋年间,客家先民为逃避战祸迁徙至此,当时这里还是一片蛮荒之地。靠山吃山,他们栽下了第一棵青梅,青梅繁衍开来,渐渐壮大成林了。从此,客家人祖祖辈辈便以种植青梅为生,直到如今。梅花堪称一景,年年招来游人前来观光;梅果营养丰富,自然界多数水果以甜取胜,梅果却以独特的酸味引人,生可食,又可制成梅汁、梅浆、梅酒及各式果脯。青梅一直行销海外,尤其在日、韩和东南亚最有市场。然近两年境况大不如前,订单少了、价格贱了,皆因“金融危机”所致。想不到,始于大洋彼岸的那场灾难瘟疫般蔓延了全球,连这个万里之外的偏僻乡村也未能幸免。在几乎与世隔绝的山野,山的主人居然很在行地和我们谈起了“金融危机”的话题,不禁让我们这些来自省城的文化人刮目相看。他们之所以如此专业或专心,是由于更具切肤之痛。但梅农们并没有因此放弃,他们仍在坚守,在期待,并且相信还会有时来运转的一天。
  
  告别农家,我们沿着蜿蜒于梅林的小溪溯流而上,继续赏梅的旅程。穿行在梅树间,头不时碰到梅枝,落花似雪,又如摇落一地碎银。每个人的头上身上沾满了梅花瓣,大家心照不宣,权当梅花的赐予,没有人愿意拍打掉。梅花在身,构成了梅林的另一道风景,驻足小憩时,我们彼此投以欣赏的目光,难道说这不也是一种赏梅么?
  
  不知不觉中,我们登上一个平台,准确说是到了观景台。已近正午,大雾开始消散。雾散的过程,就像舞台上的帷幕徐徐拉开,有一双无形的巨手悄然拨开了雾的缦纱,天地间渐渐还原为整片梅林和壮观的梅花景象。满目清一色的银白从眼前铺展开去,直达无边的际涯,在场的人,都不约而同想起了京剧里的一句唱词:好一派北国风光。时值深冬,北方定然银装素裹,但同时寒冷得滴水成冰;而在南国的梅林里,我们见到的同样是美丽的雪景,但却感到温暖如春,还能够呼吸梅花的清香,令人陶醉。
  
  这样的赏梅经历至少是难得的。好一阵子,众人伫立原地不动,默然无语,静静地看,静静地闻,静静地想。如果能够,我们愿意一直木桩般呆立下去,直到最后一朵梅花凋谢的那一刻。我们是可怜而又贪婪的城里人,要独占梅花为已有,把它盛开的整个季节尽收眼底,甚至不让它的香味流失,统统得经过我们嗅觉的过滤。我们就是这样一群城里人。
  
  回程途中,我们舍不得就此离去,车至山脚,便要求下车再一次回首观望。视觉的转换使我们欣赏到了梅花的别一番情致。适才从高处俯瞰,梅林像一片无垠的雪原,现在从低处眺望,又恰似一道道连绵的雪山,真可谓远近高低各不同。此行的牵线人、省作协文学院长熊育群说,文学院干脆在这里设立创作基地,作家们既可以来这里轮流写作,又可以不定期地组织文学活动。受此启发,我突发奇想,便提议开辟“作家梅园”,让作家们分别认购一棵梅树,并刻以石碑为证。认购者不限于省内,甚或扩大到省外乃至于国外。
  
  关于“作家梅园”,也许是一句戏言,也许一语成谶,假若真能实现,我想“青梅之乡”的声名远不至于此,到时候,更多的人慕名而来也未可知。作家们就更没有理由不来:你既然拥有了一棵青梅,人生中便多了一份牵挂与责任,你能够从此甩手不管了么?
  
  不会的,因为我们再不是匆匆过客,而是梅的主人。
  
  ◎田瑛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