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营养 >> 水果文化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岭南风物:“岭南木瓜”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羊城晚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07票  浏览9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1年10月31日 11:17

  

当年岭大学生引种木瓜

  □黄天骥
  
  在广东,有一种水果,叫木瓜。木瓜品种很多,最好的品种,叫“岭南木瓜”。木瓜营养价值极高,剖开它,肉质金黄,甜而不腻,沁出特有的香气。不过,它的气味,初尝的人未必喜欢。而广东人则甘之如饴。最出名的是“岭南木瓜“,并非因为产于岭南,而是它来自岭南大学。据老人们说,当年岭南大学农学院,从国外引进了木瓜良种,在康乐园里培育,长出的果实,鲜嫩甘甜无比,人们便称之为“岭南佳果”。
  
  “里通外国”被连根拔
  
  20世纪50年代初,校园里有许多木瓜树。马岗顶附近土质最佳,当初岭南大学的员工就是把良种栽在那里。后来,附近村民把种子拿过去,以“岭南木瓜”相标榜。正宗的产地,就在马岗顶。
  
  在那时,珠江岸边,北校门外,摆了好多个村民们的摊档。卖的虽不是来自马岗顶的木瓜,但肯定是马岗顶繁殖的子子孙孙。其甘其甜,自然胜过在广州市内售卖的冒牌货。
  
  那时的北校门,清静幽雅。校道上的桄榔树,躯干清清如玉;树顶长出疏疏朗朗的叶片,微风过处,沙沙作响。珠江岸边低矮的荔枝树,荔枝熟的时候枝杈垂到水边。我们在树荫下,脱了鞋子,双脚泡在水里,眺望着归帆点点,真有说不尽的乐趣。荔枝树的后面,小贩们支了几个帐篷,桌面上摆着一个个“岭南木瓜”,每个两三毛。买了瓜,剖开两半,果农会递给你一只匙羹。你剔去黑子,便可以施施然坐在凳子上,或者坐在堤岸边细细品尝。黄昏时分,两三学友,边吃边聊,逸兴遄飞。当然,少不了也有情侣们手托木瓜,喁喁细语。虽然没有像时下一些青年在饭堂里你喂我一口我喂你一匙那样“肉麻”,却添增了夕照的绯红颜色。因此当同学们口袋里有多余的零钱时,多半喜欢到北门的木瓜摊档上走走。
  
  不过,到了“大跃进”时期,北门外的木瓜档没有了,连马岗顶上那一片木瓜林,也没有了。
  
  木瓜档没有,可以理解,“人民公社”快成立,大家都要割“资本主义尾巴”,还走老路?村民们谁敢!至于马岗顶那片木瓜林,为什么消失?是由于强调“以粮为纲”,木瓜不是粮食,有人刨去以种红薯;加上由于那片木瓜林由外国引进,有“里通外国”之嫌,当然要连根拔起?这些都不得而知,反正岭南木瓜绝了种,则是事实。何况,当时经济日趋困难,连粮食也要凭票分配,哪里还顾得上吃木瓜!久而久之,那片木瓜地也渐渐被人遗忘了。
  
  陈毅要吃“岭南木瓜”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贺龙元帅和陈毅元帅联袂访问中山大学。那年代国家领导人随和得很,除了几位校方领导人迎候以外,没有兴师动众,更没警车开道。两位开国元勋,在现在“梁琚堂”前面的广场下车,那儿离在场迎候的校长书记们还稍远一点。
  
  正走时,斜刺里走出一位年轻人,大步流星地直奔到陈毅元帅的前面。这突然的动作,令校领导们一怔,一时反应不过来;警卫员以为是校方人员并未阻拦,元帅当然以礼相待,彼此热烈握手。那年轻人一边大摇晃,一边对元帅说:“老朋友,很久不见啦!”这回轮到陈毅愕然了,大概想不起在哪里见过这位年轻的“老朋友”,只好也附和着说:“是呀,是呀!”校领导们赶紧迎了上来,把那位自称是“老朋友”的人支开了。
  
  这年轻人是谁?原来是一位教工的家属,从小就有“智障”的毛病。整天在校园里游游晃晃,看见了谁,都会咧嘴傻笑。许多老师和同学,都知道校园里有这么一个傻孩子。那天,他逛到停车场,恰巧碰见两位元帅下车,大概也在报章上见过元帅的图像,便以“老朋友”相称。
  
  陈毅元帅当然不知就里,看来,也被“老朋友”热情所感染,显得情绪很好。那天,他在客厅刚坐下,就说:“这里的岭南木瓜,很有名的哟!怎么样,拿点来尝尝。”校方当然有所准备,很快捧出。当时陈毅元帅在康乐园碰上了热情的第一幕,心里愉悦之情如果还未消退,那么,嘴里吃着的木瓜,必然也是香甜的。
  
  这桩趣事,康乐园的老人多半知道,“老朋友”虽可笑,而元帅们的平易近人可敬可亲,干群关系的随和融洽,于此也可见一斑。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