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专题 >> 新闻专题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日本的冷链技术在中国会不会水土不服?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83票  浏览92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10月19日 15:30
  ●冷链技术是指冷藏冷冻容易腐烂的商品,使其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下,以保证品质。
  
  日本教授:亚洲农产品流通必须发展冷链技术
  
  “农业贸易实际就是各国物流业发展的结果。”10月16日,亚洲合作社农产品现代流通发展论坛上,日本东京农业大学教授藤岛广二旗帜鲜明地亮出观点:亚洲各国之间要扩大农业贸易,就必须发展冷链技术,这是农产品现代流通的必然发展趋势。
  
  据藤岛广二介绍,日本从1980年就开始从国外进口农产品,1985年进口数量大幅上升,冷链技术随之起步。
  
  最开始是“海上冷库”。进口农产品走价格便宜的海路,要在轮船上装上压缩机制冷保鲜。后来应用到陆路。
  
  其主要技术环节是:新鲜果蔬采摘后,首先放进冷库使其“休眠”,即抽掉空气加压,这是流通前最重要的步骤。一台冷冻设备的价格折合人民币约1500万元。日本为了普及冷链技术,购买设备由政府支付一半费用。没有冷库的地方,就用冰块对农产品进行保鲜。
  
  冷冻好的农产品,再用带冰箱的运输车运往交易市场,到达后也必须马上进入冷库。
  
  冷链技术使用之前,北海道的水产、蔬菜只能卖到东京。如今却能卖到大阪以及南边的地区。
  
  冷链技术的发展,除了工具、设备的配套,流通过程中涉及到的工作人员也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不过藤岛广二也指出,冷链技术在日本发展了这么多年,成本依然是一个问题,所以目前它还是在比较昂贵的农产品上应用较多。
  
  中国经理:在我国应依靠区域性大型批发市场
  
  尽管日本教授的冷链技术讲座引发与会者热议,一些国内水果商对这一新技术充满了期待,但宁夏四季青果蔬冷藏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晓华作为冷链技术的实践者,却唱起了反调:“日本的经验在中国不太具有参考性,它会水土不服”。
  
  陈晓华明确提出,冷链技术在中国只能是农产品流通中的一种补充手段,主要还应该依靠区域性大型批发市场。他认为,日本是个多山、海广的岛屿国家,大量农产品依靠进口,必须要发展冷链技术对农产品进行保鲜。如果不经过冷藏冷冻,生鲜农产品的保质期不超过5天,一般是48小时就可能变质。并且日本经济发达,有发展冷链技术的条件。
  
  但在中国,冷链技术在农产品流通中,还刚刚起步。目前,全国仅有20%左右的鲜活农产品使用冷链技术,远低于发达国家80%左右的比例。由于处在发展初期,国内的冷链技术投入成本是很高的,所以它在中国推广首先面临的是成本问题。即便是日本,如今也在探讨如何降低成本,而中国的成本比日本还要高。其次,中国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各地的出产与口味都不一样,对生鲜农产品流通不存在巨大需求。另外,两国从业人员的素质也不一样。冷链技术从农产品的生产之初就要介入,各相关环节的农民、工人也要有相关知识,这些条件在中国还不具备。
  
  “在中国,高价值的、采购量大的、质量好的农产品才采用冷链技术跨地区销售,进入市场后只能针对一定的消费群体。”
  
  陈晓华说,从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看,它不会成为主流,农产品流通主要要靠发展区域性大型批发市场。
  
  记者陈四四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