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的 品种及妙用
5月下旬到6月初,是洞庭东山所特有的枇杷上市的时间。
枇杷,中文古名芦橘,又名金丸、芦枝,是蔷薇科苹果亚科的一个属,为常绿小乔木。树冠呈圆状,树干颇短,一般树高3—4米。叶厚,深绿色,背面有绒毛,边缘成锯齿状。枇杷原产中国东南部,因果子形状似琵琶乐器而名。枇杷属亚热带树种,浙江塘栖和黄岩、安徽省歙县、福建省莆田和漳州市云霄县、江苏苏州吴中区并称为全国六大枇杷产区。
吴中枇杷有白沙、红沙两大类
苏州地方现在东山、西山的枇杷主要有白玉、白沙、青种三个品种。
据《太湖备考》载:“明嘉靖年间,枇杷盛产于东山白沙一带,故有白沙枇杷之称”。吴中枇杷,始栽自唐代晚期,分布于洞庭东西山、光福等山地,尤以东山面积最广、品质最优。吴中枇杷分白沙、红沙两大类,以东山出品的白沙为上品。
洞庭枇杷分白沙枇杷和红沙枇杷两大类,约有30个品种。白沙枇杷色呈鹅黄,味甘甜,有照种、青种、灰种和早黄白沙等10多个品种。以照种最负盛名,皮薄肉厚,鲜甜爽口。青种,大小均匀.果肉淡黄,皮易剥落。灰种,皮有赭色斑点,独核薄皮,味道最甜。早黄白沙,成熟早,果肉洁白细嫩。红沙枇杷,色呈橘黄,味稍逊。枇杷的营养丰富,对消化、止渴、解暑有一定功效,并有药用价值。
青种枇杷是由野生枇杷变异而来的,虽然现在枇杷已经成熟了,但它果蒂的位置还泛着青绿色,是它区别于别的品种最重要的特征,青种枇杷也因此而得名。青种枇杷果个均匀,不易裂果,吃的时候特容易剥皮,并且果肉是细腻爽滑,它最大的特点还是含糖量高。
白沙枇杷有小白沙、鸭蛋白沙、荸荠枇杷、青种白沙、照种白沙等10多个品种,其中照种白沙,出产于东山槎湾藏船坞,因清末果农贺荣泉精心栽培而得名。其果实均匀整齐,形如圆球而稍扁,肉厚汁多,肉质细嫩,酸甜适度,入口而化,爽口不腻,有“银蜜罐""之誉。照种白的嫁接新品称“白玉白沙”,果形大、果肉洁白甜嫩,汁多核少,光照下像玉雕般透明,更是白沙中的佳品。
白玉枇杷,是白沙经过改良后的品种,成熟相对比较早,相比其他品种,更容易剥皮,而且果形大,果肉洁白甜嫩,汁多核少,光照下像玉雕般透明,所以绝对是枇杷中的最佳品。
诗词中的枇杷
苏轼的诗中曾提及这种水果:“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客来茶罢空无有,芦橘杨梅尚带酸”。
杨万里写枇杷诗道:“大叶耸长耳,一梢堪满盘。荔枝多与核,金橘却无酸。雨叶低枝重,浆流沁齿寒。长卿今在否,莫遣作园官”。
宋代宋祁诗句:“有果实西蜀,作花凌早寒。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土都不可寄,味咀独长叹。”是对枇杷树的花、叶、果的写实,非常确切。
唐代羊士谔诗句:“珍树寒始花,氤氲九秋月。佳期若有待,芳意常无绝。鰯鰯碧海风,濛濛绿枝雪。急景有余妍,春禽自流悦。”描绘了枇杷树如亭亭玉立少女,不与人争春,而在万花凋零,秋叶飘落和晚秋季节里,才开始孕育花蕾到寒冬开放。
明代沈周诗云:“谁铸黄金三百丸,弹胎微湿露渍渍。从今抵鹊何消玉,更有锡浆沁齿寒”。
链接:食疗药方精选>>>
枇杷的全身都是宝,树梗可以用来做中药;树叶可清热、治胃病;果肉的营养很高,常吃对儿童发育很有帮助,而且可以止咳、润肺、清热、利尿。中医认为,枇杷味甘、酸,性平,有润肺止咳、止渴和胃、利尿清热等功效,用于肺痿咳嗽、胸闷多痰。治咳嗽:枇杷核9g—15g,捣烂,加生姜3片,水煎,去渣服,早晚各1次。
治胃热:枇杷15个入锅,加适量水,以文火煎煮即可。
减肥:枇杷富含粗纤维及矿物元素。每百克枇杷肉中含0.4g蛋白质、6.6g碳水化合物,并且含有维生素B1和维生素C,是很有效的减肥果品。
枇杷膏:枇杷肉500g,冰糖600g;将冰糖入沸水中煮熬至化,加入枇杷肉继续煮至浓稠的膏状即成。
枇杷粥:枇杷、菊花、生石膏、粳米;做法:将以上的药材用布包好,然后放入锅中,加水煎煮,再加入粳米煮粥即可。
枇杷,中文古名芦橘,又名金丸、芦枝,是蔷薇科苹果亚科的一个属,为常绿小乔木。树冠呈圆状,树干颇短,一般树高3—4米。叶厚,深绿色,背面有绒毛,边缘成锯齿状。枇杷原产中国东南部,因果子形状似琵琶乐器而名。枇杷属亚热带树种,浙江塘栖和黄岩、安徽省歙县、福建省莆田和漳州市云霄县、江苏苏州吴中区并称为全国六大枇杷产区。
吴中枇杷有白沙、红沙两大类
苏州地方现在东山、西山的枇杷主要有白玉、白沙、青种三个品种。
据《太湖备考》载:“明嘉靖年间,枇杷盛产于东山白沙一带,故有白沙枇杷之称”。吴中枇杷,始栽自唐代晚期,分布于洞庭东西山、光福等山地,尤以东山面积最广、品质最优。吴中枇杷分白沙、红沙两大类,以东山出品的白沙为上品。
洞庭枇杷分白沙枇杷和红沙枇杷两大类,约有30个品种。白沙枇杷色呈鹅黄,味甘甜,有照种、青种、灰种和早黄白沙等10多个品种。以照种最负盛名,皮薄肉厚,鲜甜爽口。青种,大小均匀.果肉淡黄,皮易剥落。灰种,皮有赭色斑点,独核薄皮,味道最甜。早黄白沙,成熟早,果肉洁白细嫩。红沙枇杷,色呈橘黄,味稍逊。枇杷的营养丰富,对消化、止渴、解暑有一定功效,并有药用价值。
青种枇杷是由野生枇杷变异而来的,虽然现在枇杷已经成熟了,但它果蒂的位置还泛着青绿色,是它区别于别的品种最重要的特征,青种枇杷也因此而得名。青种枇杷果个均匀,不易裂果,吃的时候特容易剥皮,并且果肉是细腻爽滑,它最大的特点还是含糖量高。
白沙枇杷有小白沙、鸭蛋白沙、荸荠枇杷、青种白沙、照种白沙等10多个品种,其中照种白沙,出产于东山槎湾藏船坞,因清末果农贺荣泉精心栽培而得名。其果实均匀整齐,形如圆球而稍扁,肉厚汁多,肉质细嫩,酸甜适度,入口而化,爽口不腻,有“银蜜罐""之誉。照种白的嫁接新品称“白玉白沙”,果形大、果肉洁白甜嫩,汁多核少,光照下像玉雕般透明,更是白沙中的佳品。
白玉枇杷,是白沙经过改良后的品种,成熟相对比较早,相比其他品种,更容易剥皮,而且果形大,果肉洁白甜嫩,汁多核少,光照下像玉雕般透明,所以绝对是枇杷中的最佳品。
诗词中的枇杷
苏轼的诗中曾提及这种水果:“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客来茶罢空无有,芦橘杨梅尚带酸”。
杨万里写枇杷诗道:“大叶耸长耳,一梢堪满盘。荔枝多与核,金橘却无酸。雨叶低枝重,浆流沁齿寒。长卿今在否,莫遣作园官”。
宋代宋祁诗句:“有果实西蜀,作花凌早寒。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土都不可寄,味咀独长叹。”是对枇杷树的花、叶、果的写实,非常确切。
唐代羊士谔诗句:“珍树寒始花,氤氲九秋月。佳期若有待,芳意常无绝。鰯鰯碧海风,濛濛绿枝雪。急景有余妍,春禽自流悦。”描绘了枇杷树如亭亭玉立少女,不与人争春,而在万花凋零,秋叶飘落和晚秋季节里,才开始孕育花蕾到寒冬开放。
明代沈周诗云:“谁铸黄金三百丸,弹胎微湿露渍渍。从今抵鹊何消玉,更有锡浆沁齿寒”。
链接:食疗药方精选>>>
枇杷的全身都是宝,树梗可以用来做中药;树叶可清热、治胃病;果肉的营养很高,常吃对儿童发育很有帮助,而且可以止咳、润肺、清热、利尿。中医认为,枇杷味甘、酸,性平,有润肺止咳、止渴和胃、利尿清热等功效,用于肺痿咳嗽、胸闷多痰。治咳嗽:枇杷核9g—15g,捣烂,加生姜3片,水煎,去渣服,早晚各1次。
治胃热:枇杷15个入锅,加适量水,以文火煎煮即可。
减肥:枇杷富含粗纤维及矿物元素。每百克枇杷肉中含0.4g蛋白质、6.6g碳水化合物,并且含有维生素B1和维生素C,是很有效的减肥果品。
枇杷膏:枇杷肉500g,冰糖600g;将冰糖入沸水中煮熬至化,加入枇杷肉继续煮至浓稠的膏状即成。
枇杷粥:枇杷、菊花、生石膏、粳米;做法:将以上的药材用布包好,然后放入锅中,加水煎煮,再加入粳米煮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