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专题 >> 产业研究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构建新型现代农业模式 提升陕西水果产业升级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新农村水果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71票  浏览13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1年6月21日 16:12

  构建新型现代农业食品安全保障性产业体系
  
  陕西省苹果产业应把握好本身的天然地理资源优势,加强在环保理念上的应用,宣传及推广产业内的农户、协会、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协力营造陕西苹果产业是重视环保,从生产过程到销售环节都兼顾环保概念,以此来争取客户和消费者的感知和心理价值,利用绿色果品生产基地生产食品安全的有机苹果及以环保概念作产业的价值创新。增强竞争力,提高盈利空间。
  
  近年,食品安全、卫生、农残等问题是各国十分关注的大事,生产无公害食品是市场的需求,也是加入WTO后,我国食品生产的大势所趋。要生产、加工无公害食品就要从选择与建设无公害种植基地或绿色食品基地抓起。在基地种植全过程包括农资投入品都必须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要做到不仅有IS09001质量认证,更要实施GAP、HACCP质量安全体系的标准实施和监控。另外,透过统一规范的行业及国家标准和国际市场主要苹果进口国的检验检疫质量要求标准接轨,大力在陕西苹果产业推广应用,才能生产出高质、达标安全的果品,确保能通过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壁垒和满足食品安全标准要求。近年一些发达国家如加拿大、美国和欧盟的农业品经营者提出把果蔬从“农场到餐桌”的概念。这概念有二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在整合从生产到消费者的供应链流程中,尽量减少果蔬的损耗,加强果蔬的保鲜程度,及有效减低成本,令消费者能用更低的价钱购买质量高的果蔬。所以陕西省苹果产业应大力加强与国内外的大型超市连锁集团的联系,争取双方联盟,共同创造将陕西苹果从“农场到餐桌”的概念具体实施出来,为人类提供安全洁净水果。
  
  目前陕西省苹果产业在2004年己建设绿色果品基地240万亩,居全国第一。另外一些龙头企业近几年积极开展国际认证和出口果园注册认证,目前注册认证出口果园面积近30万亩,新申报绿色果品基地105万亩,由北山果业承担国家农业部948重大项目陕西苹果引进示范国际通行GAP、HACCP,建立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技术体系。这些建设足以使陕西苹果产业在天然资源和绿色食品生产量上占有优势。如华圣集团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HACCP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认证、EUREPGAP欧洲农业操作规范体系认证、TNC英国大型超市综合农场管理计划体系认证、BRC英国及欧洲零售商安全认证等,从而带动陕西水果质量管理上了一个大台阶。增强竞争力,提高盈利空间。
  
  果品安全问题是水果产业发展的生命线。今年,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尤其是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和广元蛆桔事件,给我们再次敲响了警钟,食品安全对产业的发展是致命的。在洛川苹果进奥运的争取过程中,苹果送到成都去检测,35项检测指标34项未检出。因此,抓好质量安全管理,重点是要抓好安全检测管理体系建设,按照农业部在《洛川苹果产业发展规划》评审会上提出的新要求,按照“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有室”的目标,建成了洛川苹果质量安全检测中心、16个乡级安全检测管理站,在30个村级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建立了安全检测室,县、乡、村三级安全检测体系初步形成。今后,要把推行果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标识使用制度和扩大检测覆盖面作为重点,切实抓好检测认证试点工作,充分发挥检测对市场、企业、品牌、基地的带动作用,利用检测手段保护好“洛川苹果”这一品牌及食品安全。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督体系,加强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按照市场准入要求,逐步建立果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倡导和推行“信用卡”和“二维码”的使用,保证果品质量信誉和食品安全的管理。
  
  构建新型现代农业公益性服务产业体系
  
  陕西省着力实施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基层农业公益性服务硬件、软件建设,建起了一个全域性无缝覆盖的新型现代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为该市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为陕西果业插上了快速发展的翅膀。
  
  从硬件方面看,以市级为服务中心,县级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为骨干,综合配套、便捷高效,农业综合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软件方面,强化了基层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的综合职能,建设起了一套贴近农民实际需求的服务机制,让服务人员和技术人员“沉下去”,走进基层,服务一线,加上农民专合组织、农业企业、专业技术协会、种养大户和农业科研机构的广泛参与,形成了分工协作、功能完善、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基层农业服务新格局。
  
  新型现代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的建成和运行,实现了农业综合服务保障能力的大跨越,推进了现代农业良种化、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的转变,对促进该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按照“三化、五有、五统一”的要求来进行建设和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有办公场所、有设施设备、有专业队伍、有工作经费、有规章制度,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风貌、统一标识、统一配置设备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公益性服务新机制,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着力构建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行为社会化、服务形式多样化的新型农村公益性服务体系,为“三农”工作保驾护航。
  
  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通过构建农民培训、人才培养、农技推广和农产品质量检测等功能的发挥,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校的技术合作,农业科技水平全面提升。农业设施栽培、组织培养等一批高新技术在生产中得到快速、广泛应用,为农业标准化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检测服务。建立了市、乡(镇)、村(社区)三级信息服务网络,尽快改变服务机构、服务人员与服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各基层站设置本乡(镇)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窗口、利用配备的设备,建立与市农村经济信息服务中心相配套的信息服务网络。同时,充分调动联通、移动、电信等营运商的积极性,在各村(社区)设立农村信息服务点,实现农村信息无缝覆盖。通过农业信息化建设,消除城乡之间信息占有和利用的差别,建立城乡之间信息传递、互动、交换的平等关系。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使有限的农业资源得以优化配置,有助于推动传统农业的升级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建立农业信息网络平台,搭建政府与农民沟通的桥梁,使农民及时、方便地获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也为农民开辟了一条反映问题的说话渠道。
  
  充分发挥完整的农技推广体系作用,高效推广农业科技。经过努力,都江堰市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在农业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开展技术培训和咨询、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农服务中心和基层服务站是农业技术通往乡村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的“集散地”和“桥梁”;为农服务中心和基层服务站工作人员是把科学技术传递到千家万户的“火炬手”。果业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传统农业以稻、麦、油等作物栽培、病虫防治、土壤肥料和畜禽防疫等技术服务为主,侧重于生产环节。现代农业服务则逐步向市场需求导向下的技术、信息服务转变,涉及产前、产中、产后,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包括市场信息、技术指导、种苗肥药、生产标准、商标注册、保鲜贮运、加工营销和科研教育等各个方面,服务手段更趋多样,服务针对性更强,服务效率更高。
  
  在迈向国际市场的进程中,陕西水果产业一直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基本方针,先后在莫斯科、曼谷、迪拜、布鲁塞尔、开普敦、雅加达参加或举办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营销、陕西果品推介和贸易等活动。陕西果品出口已进入高速发展期,年平均创汇递增率在50%以上,产品远销东盟、欧盟、阿盟、北美、非洲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年来,陕西苹果产业已实现历史性跨越,一步步走向王者之巅。以苹果为主的陕西果业已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重要产业。要增强陕西省水果的产业升级,有效的途径是发展水果产业化经营,亦是陕西水果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带动力量,调整和优化水果产业结构的过程是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的集聚过程,透过产业化经营,一方面促进陕西水果产业链形成一体化经营,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产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及优化人力资源和培训果业技术人员以加快苹果产业科技进步,提高苹果质量,增加陕西苹果产业链之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值能力,才能巩固和加强产业的换代升级。
  
  天时、地利、人和决定了陕西苹果在全国乃至世界苹果产业界的霸主地位。与世界其它主要水果生产区相比,陕西拥有大规模的种植生产基地、丰富的水果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较低的生产成本,从而造就了其巨大的生产潜力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就陕西水果果产业未来国际化发展之路,陕西省果业局局长王振兴说:“要从技术创新、人员培训、对外合作交流等三方面加强。不断完善苹果生产技术体系,依靠技术创新,促进陕西苹果产业升级,加快进军国际市场”。
  
  作者简介:杨竣,西安人。中国果品流通协会猕猴桃分会理事长,资深农产品品牌战略专家、营销管理专家、项目策划专家。曾服务于华圣果业、赣南果业、北京亿事达集团、陕西昌盛集团、远东果品等著名现代农业公司。其潜心钻研中国果业产业化铸造工程,并专注农产品流通领域、品牌建设、农业项目的研究和运作,是中国水果产业从理念到动作创新策略理论创始人和实践专家。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