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专题 >> 产业研究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农产品加工贮藏专家张永茂:苹果改变了我的生活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科技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754票  浏览25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1月05日 11:57
  一个苹果的价值有多大?有人笑“不值一提”,有人答“无穷大”。
  
  “苹果改变了我的生活。”给出这样回答的人是张永茂,甘肃省农科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所长,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多元化加工岗位科学家。
  
  1957年1月,张永茂生在陕甘宁交会处的老区庆阳。“小时候,能吃饱就不错了。”童年的饥饿感让勤学善思的张永茂立志读书来改变农业只能靠天吃饭的境地。
  
  1977年2月,张永茂成为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考入甘肃农业大学园艺系。上学第一天,他和同学们分享着从老家带来的几个苹果。“庆阳是传统水果产区,我最喜欢苹果了。”憨厚的张永茂话不多,但他认准的事,总要趟一趟。也许就是那个时候,决定了他后来科研的主攻方向必然和苹果在一起。
  
  成果鉴定遇“伯乐”
  
  大学毕业前的实习期,张永茂盯上了陇东特产黄花菜。细心的他发现当地黄花菜的品种、栽培以及加工上都存在问题,他把所有的问题都记在了心里。
  
  当时传统的黄花菜治干技术是将采好的花蕾放在笼屉上蒸,然后在太阳下晒干,阴天霉烂是困扰菜农的一个大问题。张永茂整天泡在试验点上蹲点琢磨,找人请教,画图纸。后来给一家园艺厂设计了烘房,效果不错。他完成了本科论文,顺利毕业。
  
  毕业后的张永茂还在庆阳试验点上侍弄黄花菜,恰好这时他承担了一个黄花菜高产栽培省列科技项目。想起之前发现的问题:本地黄花菜花期短、治干后色泽不好。他从外地考察引进了优质品种,经过4年的反复筛选及栽培试验,最终,在黄花菜护色和保花、保蕾上取得重大突破,花期延长到40天左右,平均增产幅度达10%以上。这个项目为庆阳赢来了第一个省级科技进步奖。
  
  鉴定会上,到场的都是省内外的专家,汇报人却主要是初出茅庐的张永茂。鉴定会从上午一直持续到下午,面对专家质询,张永茂对答如流。“这小伙子搞科研有思路。”参加鉴定会的两位主要专家王宝善和高嘉楹对他印象深刻,问他“愿不愿意来省农科院?”“做科研是我的理想!”张永茂兴奋不已。
  
  从鉴定会到调入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张永茂是按照人才引进的程序办理的,也是当年唯一从基层引进的科技人员。“王、高两位老先生为我做了很多事情,虽然都已过世,但他们的治学态度一直影响着我。”张永茂是个重情的人。
  
  倾注心血创学科
  
  进了果树所,张永茂想踏踏实实搞果树栽培。时任所长的李隐生却已经想得很远:“果品不能只注重育种和栽培,也要考虑如何保存贮藏和加工,形成产业。”直到今天,张永茂还是很佩服老所长当时的深思睿智。
  
  面对李隐生提出的问题,张永茂毫不胆怯地承担了果品贮藏加工课题组课题长一职,所里给了他5万元学科创建经费。而他也没令人失望,3年做成桃、杏、葡萄草莓等系列果肉软糖,再度将全省科技进步奖收入囊中。
  
  从无到有,从一个只有三四个人、几间土坯房的研究室到拥有几十人的专业研究所,张永茂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如今,研究所已拥有固定资产800多万元,建成4200平方米的实验研究和试验恒温库,购置实验研究、中试仪器设备148台,跨入了西北一流科研机构的行列。先后争取科研项目40多项,总经费达到1500多万元。走出了一条以自主创新出成果、以成果转化抓项目、以项目带动能力建设的创新发展之路。
  
  梅花香自苦寒来。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果蔬加工专业分中心、国家农产品加工产业预警甘肃分中心、甘肃省农产品贮藏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些资质落户于这个新生的团队。省政府特聘科技专家,省委省政府科技专家顾问,“333”科技人才工程专家,甘肃省先进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张永茂对得起这些荣誉。
  
  勤思善钻拼命郎
  
  处处留心皆学问,张永茂的脑子整天围着苹果转。同事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经典”:1985年的一天,张永茂拎着几瓶水果罐头坐车看一位生病的朋友。山路不平,颠碎了罐头瓶,望着手上的鲜血,不经意的事故使张永茂突发奇想:该给罐头搞个软包装,便于携带,还没有爆碎的危险。
  
  一个源自生活的奇思创出了开国内软包装食品先河,系列“软包装水果罐头”一经推出,好评如潮。1994年,这一成果拿到了国家发明专利,取得了国家新产品认证。技术转让到了陕西四川海南。也就是那一年,我国食品软包装行业迅速崛起,至今,软包装食品依然有很大的市场。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