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专题 >> 新闻专题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农产品流通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农民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378票  浏览195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6月10日 14:10

  主持人:本报记者 刘鸿燕

  嘉宾:中商(原商业部)商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于淑华

  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我国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较大。特别是随着夏秋季节来临,鲜活农产品即将进入集中大量上市期,局部地区仍然存在发生结构性、季节性滞销卖难的可能。怎样通过农产品流通领域改革,让更多的农民分享农产品顺畅销售带来的好处,是近年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给予诸多考量的战略性问题。本期对话,我们请来了中商商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淑华和我们一起讨论这个话题。

  主持人:农产品价格是一个与农民增收密切相关的话题。而农产品价格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产品的生产成本、销售策略、市场环境等因素,更是与流通渠道密切相关。在一次研讨会上,您提出“好的农产品没有好的流通渠道,好产品将就地贬值”,获得与会专家高度认同。您从事流通政策研究30多年,又在农产品流通非常先进的日本研修过,能否借助您国际化、专业性的视角,向读者介绍这方面的情况?

  于淑华:1990~1991年我去日本研修生鲜农产品流通,期间针对菜价稳定问题多次调研过日本农林水产省相关主管部门,一位老局长对我说:“没有好的市场,农产品就会贬值。”我来自农村,一直关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对农民来说,农产品种得好不如卖得好。

  过去计划经济年代食物匮乏,造成我国农业长期重生产轻流通。经过近30年改革开放,我国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生产能力。以蔬菜为例,进入21世纪后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国。在国家一系列促进蔬菜流通发展的措施和政策支持下,主要发生在初冬到来年初春11~4月的南菜北运、5~10月的北菜南运和常年耐储易运的西菜东运等,构成了全国大流通格局。

  然而,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组织管理结构方面,我们和国外有所不同。比如我们是横向的,日本是纵向的。哪怕一根黄瓜,日本农林水产省农产品流通局蔬菜科都有专人管理,再纵向到县至产地,从而保证其相关政策、资金、人才政出一门。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流通基本以民间经营为主导,也就是说我们种植是有管理的,进入市场也有管理,但是农产品从采摘到市场前这一重要环节没有任何组织管理。加强农产品流通这一过程的组织化管理十分重要,否则农产品在产地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变成就地贬值。

  主持人:我们经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看来农产品流通领域也存在这个问题。那么,要如何做农产品才能就地增值而非就地贬值呢?

  于淑华:要想农产品就地增值,第一,农村的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非常关键。现在我们缺产地市场,尤其缺产地集货市场、产地批发市场和类似山东寿光这样的区域中转(或集散)型批发市场。近年我多次考察南方市场,曾对海南5个产地市场进行详细考察,设施都非常简陋。但就是这样的市场,每年从11月到来年4月一直弥补全国的农产品消费和供应,年仅果菜大约运出近800多万吨。因为保鲜和保值方式粗放落后,农产品损耗很大。所以,必须要加大产地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投入,促使农产品就地商品化。

  第二,要重视农村或农产品流通的信息化建设。今天我们已进入了信息流通先于商品流通的时代,农产品生产也到了需求信息指导生产的时代。我认为如果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有了信息系统,把需求信息及时反馈给种植户,就会调整农民的种植举措乃至农业生产结构,避免“多了就砍,少了就补”挫伤农民积极性。所以我认为,财政预算应该拿出一部分来补贴农产品的采摘、加工、流通,尤其是补贴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他们组织、培训农民成为农产品流通的“职业经理人”,提升农民在当地就业和促进农产品产地商品化的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