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苹果文化寻根
市场开拓 高潮迭起
早在清朝末期,烟台苹果就走俏海内外市场。那时的流通渠道主要是由私人果品商行分头收购苹果,然后,再由清政府设在烟台海关的招商局,统一包装,统一装船,统一外运。据1915年《满洲之果树》记载,烟台果品行百余家,董事行有“兴盛东、永顺盛、同茂祥、新泰成”等十六家。其中“同茂祥’等在西沙旺建有果园,做到产销一条龙。据史料记载,“果实由轮船输送者以上海为主,海参崴、天津、大连、仁川等副之。其交易之状态以本年需用而定”。
民国初期,1918年烟台成立“果业公所”,帮助果商与船行联系,协调果品外运。最具典型性、代表性的福山县,1932年,全县年产苹果600多万斤,其中550多万斤销往上海、天津、大连、青岛等地。成稿于1939年的《山东烟台青岛威海卫果树园艺调查报告》中指出,抗日战争前,农历逢三、八日,在烟台奇山所城内进行果品交易。届时,果农人挑、畜驮将水果由产地运往烟台奇山所城内,由“新兴泰”等三十七家商行、货栈集中收购,通过陆路销往本省及上海、南京等地,通过水路经香港转销菲律宾及南洋等地。史料佐证20世纪初,烟台苹果就香飘四海,驰名中外,叫响全国,影响世界,已成为百姓们口中叫得响的品牌。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非常重视苹果的销售工作。各级政府相继成立了供销合作社等商业机构,统一经营苹果业务。1950年,烟台就建立起国营销售机构:一是山东省烟台货栈烟福牟合作总社联合水果推销部;二是烟台市人民政府工商局设立的蔬菜水果交易市场水果推销部。同时,政府将仅存的35家私人水果商行改组成七个水果经营小组。1951年,莱阳专署成立国营莱阳土产公司和富民土产联社等机构,负责收购干鲜果品。之后,政府不断加大销售力度,建立起烟台果品站、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等机构,为苹果的内销与出口架起了桥梁,铺平了道路。1979年,全地区收购苹果达32000吨。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一步跨入分散经营的市场经济。如何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命题。对此,烟台市委、市政府把开展果品促销活动、开拓苹果销售市场作为全市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组织苹果加工经销企业南征北战,东进西出,在国内的大中城市举办苹果促销活动,大力拓展苹果销售市场。2003年,市政府精心组织和策划了烟台苹果宣传广告,在中央电视台四套节目的重要时段,连续播出3个月。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又为烟台苹果广告宣传投资上千万元,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连播五年,每年滚动播放四个月,进一步强化烟台苹果的品牌形象。为维护烟台苹果的百年声誉,市里投资建立起国家级苹果检验检测中心,县里成立起检测站,坚持从生产到销售,每个环节、每道工序跟踪检测把关,并建档上网,公开向消费者作出绿色食品的承诺。由于质量上乘,“十一五”期间烟台苹果出口数量迅速增长,由“十五”时期的25万吨很快增加到60多万吨,占全国出口总量的1/4,持续领衔全国地级市水平,领跑国内外市场。
文化积淀 底蕴厚重
苹果丰收不忘党恩。1953年,福山县绍瑞口村果农、县劳动模范张成瑞创出了亩产万余斤的高产,在欢庆的日子里,他和本村果农、县劳动模范陈培田共同商定,各自精选“青香蕉”苹果一箱,邮寄给北京的党中央、毛主席,表达翻身果农对党的一片深情。1956年,福山“红星高级农业社”,夺得苹果丰收后,在省劳动模范、社长郑文喜的提议下,精选两箱(每箱40斤)“红香蕉”苹果寄送党中央和毛主席。不久,国务院汇款一百元给“红星社”,并回信致谢,同时表明党中央拒绝收受礼品。1972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安排下,福山苹果对党中央国家机关、中央军委实行“特供”,并用来招待国际来宾。
进入21世纪,品牌主宰天下,品牌引领流通、品牌引导消费、品牌引擎市场、品牌领衔产业。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农业领域买方市场已成定局,在农产品同质化比较突出的年代,价格大战已进入白热化。市场竞争已由单纯产品价格和质量的竞争,转化为内在的信任度、知名度、美誉度以及品牌驰名度为主导的综合实力的竞争。2008年,烟台市苹果协会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将烟台苹果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至此,烟台苹果得到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其身价大幅提升,在2009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烟台苹果品牌评估为80.97亿元,2011年评估为92亿元,成为引领中国果类产品的第一品牌。2010年上海世博会,山东馆把拥有中国地理标志品牌的“烟台苹果”、“莱阳梨”选入馆内,面向全中国、全世界进行展示、展览和展销。牟平绿箭苹果专业合作社凭借着烟台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查询追溯条码以及检验检测报告等凭证,获得“中国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特许经营商品”授权书,在世博会联合国馆进行销售。莱阳俊杰食品有限公司精选30万个、每个价值10多元钱的烟台苹果,送往德国馆,让欧洲人品尝到正宗的“烟台苹果”。烟台苹果握手拥抱世博会,意味着作为中国果业第一品牌的烟台苹果,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2011年,“烟台苹果”又上升为中国驰名商标,不仅仅是地域标志,而且是质量标志、信誉标志,还是一座城市的标志,这就决定了驰名商标所负载的烟台苹果,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无尽的财富价值,比企业品牌具有更高的品牌效益。在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的比较中,其特征尤为明显。烟台苹果驰名商标不仅是烟台的、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
烟台苹果稳步发展恰逢其时,要沿着历史变迁的足迹,顺应时代前行的鼓点,把握产业发展的脉络,总结新经验,提出新观点,拓宽新视野,开辟新路径,让烟台苹果文化的历史画卷不断地向前延伸舒展。赵培策侯俨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