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专题 >> 推荐专题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有机产品靠认证还是靠信誉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朱丽亚   发布者:管理员
热度947票  浏览245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3月27日 15:54

  有机农业会不会带来减产
  
  3月3日晚,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会在重庆长寿区洪湖镇进行。交流双方一方是生态农业专家和实践者,另一方是洪湖镇的各级干部。这场晚19时开始的交流会进行了3个多小时,交流双方都意犹未尽。
  
  “搞生态农业会不会有很多人饿死?”这是很多乡镇干部非常担心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在农业部门内部也是争论不休。
  
  周泽江和生态农业实践者高一程、袁勇都不同意这个看法,他们认为转换期产量是可能下降的,但之后产量会逐渐提升。更何况,有机农业在我国所占的份额非常有限,即便世界上有机农业比例最高的国家丹麦,也不过百分之七。
  
  1994年大学毕业后,袁勇就开始教农民使用化肥和农药。两年前,他“对自己以前所做的工作彻底否定,开始将功补过”,大力推广有机农业。如今四川简阳东溪镇双河村除了一户村民外,300多亩稻田都种上了有机稻。
  
  袁勇说,应该承认,在有机转换期,有机作物的产量可能会受到影响,但从长远来看,一旦建立良性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有机生产的产量并不一定比常规生产的产量低,相反,整个有机体系的生产力还会高于常规体系的生产力。
  
  袁勇说,生态农业是不适合单一品种的大规模的种植的,比如现在双河村种植水果都采取套种的方式,每两亩地种一个品种。只要恢复了生物的多样性,大面积的病虫害就不会发生。在他看来,持有“不用化肥农药会饿死很多人”观点的人有的是因为不懂,有的是因为化肥、农药背后的巨大的利益链条。
  
  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长期以来,农民已对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形成了依赖,突然间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一来农户心理上难以接受,二来缺乏系统的、适用的技术,难以保证作物产量。
  
  袁勇认为,即便是减产,也要客观地看待减产,不要一味地害怕减产。因为有机食品比一般的食品营养高出40%,即便减少了一部分,其实已经能满足需要。“有时候,所谓科技的发展就是为了解决人类贪欲引发的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